望帝啼鹃
读音(发音): wàng dì tí juān
详细解释(意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典故):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示例:
望帝啼鹃成语接龙
- 卷地皮
- 捐弃前嫌
- 涓滴微利
- 捐躯报国
- 涓滴之劳
- 捐躯赴难
- 镌骨铭心
- 捐躯殉国
- 镌空妄实
- 捐身徇义
- 镌脾琢肾
- 娟好静秀
- 涓埃之力
- 镌心铭骨
- 捐本逐末
- 卷甲束兵
- 涓滴不漏
- 捐残去杀
- 卷甲韬戈
- 涓滴不遗
- 捐忿弃瑕
- 卷甲衔枚
- 涓滴成河
- 捐金抵璧
- 卷席而居
- 涓滴归公
- 卷帙浩繁
- 卷甲倍道
- 卷旗息鼓
- 卷土重来
第一个字为"望"的成语
- 望尘追迹
- 望表知里
- 望穿秋水
- 望帝啼鹃
- 望尘拜伏
- 望断白云
- 望尘奔北
- 望而却步
- 望尘奔溃
- 望而生畏
- 望尘不及
- 望尘而拜
- 望风捕影
- 望风承旨
- 望尘靡及
- 望风而遁
- 望尘莫及
- 望风而降
- 望尘僄声
- 望风而靡
- 望梅阁老
- 望屋以食
- 望风而逃
- 望梅止渴
- 望岫息心
- 望门投止
- 望风披靡
- 望眼将穿
- 望其肩项
- 望风扑影
- 望眼欲穿
- 望其项背
- 望风希旨
- 望洋而叹
- 望风希指
- 望秋先零
- 望洋兴叹
- 望文生训
- 望风响应
- 望影揣情
- 望文生义
- 望云之情
- 望峰息心
- 望闻问切
- 望衡对宇
- 望子成龙
- 望屋而食
- 望空捉影
第二个字为"帝"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啼"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鹃"的成语
望帝啼鹃相关推荐
成语"望帝啼鹃"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望帝啼鹃"逐字解释参考
wàng①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④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⑤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仰视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ì①天帝,宗教或神话传说中主宰万物的地位最高的神。《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乡不可期。”②帝王;皇帝。《出师表》:“先~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王之资也。”【帝阍】⒈古代传说中天帝的看门人。⒉君门;官门。【帝祚】帝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í①叫;鸣。《游园》:“遍青山~红了杜鹃。”《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血猿哀鸣。”②哭;放声哭。《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投之江中,婴儿~。”《口技》:“儿含乳~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uān见下。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