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读音(发音): zēng mǔ tóu zhù
详细解释(意思):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典故):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示例: 联以不明,虽有~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曾母投杼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曾"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母"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投"的成语
- 弃暗投明
- 饮马投钱
- 拔辖投井
- 报李投桃
- 背暗投明
- 闭门投辖
- 乘间投隙
- 飞蛾投火
- 话不投机
- 毁方投圆
- 焦熬投石
- 解甲投戈
- 救火投薪
- 救焚投薪
- 举手投足
- 落井投石
- 卖身投靠
- 明珠投暗
- 偶变投隙
- 弃甲投戈
- 弃明投暗
- 牵衣投辖
- 穷猿投林
- 去暗投明
- 取辖投井
- 如胶投漆
- 如石投水
- 如水投石
- 若卵投石
- 三告投杼
- 散阵投巢
- 望门投止
- 委重投艰
- 五体投诚
- 五体投地
- 下井投石
- 遗大投艰
- 遗艰投大
- 以胶投漆
- 以卵投石
- 以石投卵
- 以石投水
- 以水投石
- 以水投水
- 以蚓投鱼
- 引手投足
- 语不投机
- 玉燕投怀
- 凿空投隙
- 曾母投杼
第四个字为"杼"的成语
曾母投杼相关推荐
成语"曾母投杼"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曾母投杼"逐字解释参考
céng①曾经。《陈情表》:“臣侍汤药,未~废离。”《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往。”②通“层”。重叠的。陆机《园葵》:“~云无温液,严霜有疑威。”zēng①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曾孙”。《治平篇》:“是高、~时为一户者,至~、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②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③竟然;连……都;甚至。《愚公移山》:“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④乃;又。《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何足以少留。”(少:暂时,稍微。)【曾累】层层积累。【曾阴】重叠的阴云。【曾臣】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曾翁】称别人的曾祖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ǔ①母亲。《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志。”【又】婆母(丈夫的母亲)。《孔雀东南飞》:“受~钱帛多,不堪~驱使。”②女性年长者的泛称。《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③雌性的。《汉书·龚遂传》:“家二~彘,五鸡。”《》:“~。”【母昆】同胞兄弟。【母母】弟媳对兄妻的称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óu①投掷;抛。《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以骨。”②投入;扔进。《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③抛弃;扔掉。《愚公移山》:“~诸渤海之尾。”④投奔;投靠。《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之。”⑤投宿。《石壕吏》:“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⑥投交;递交。《陈州粜米》:“~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⑦投合;相合。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⑧到;临。王安石《观明州图》:“~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投缳】上吊自杀。【投契】性情、见解相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ù①织布用的梭子。《木兰诗》:“不闻机~声,唯闻女叹息。”②削薄。《周礼·考工记》:“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轴】⒈旧时织布机上管经纬线的两个部件。⒉文章的构思和结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