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以胶投漆 > 以胶投漆的成语解释

以胶投漆

读音(发音): yǐ jiāo tóu qī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出处(典故):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示例:

以胶投漆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以"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胶"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投"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漆"的成语

以胶投漆相关推荐

成语"以胶投漆"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以胶投漆"逐字解释参考

yǐ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⒃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⒄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则王乎?”⒅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义耳。”【以往】以后。【以为】⒈认为。⒉使……成为。⒊把……当作。⒋作为;用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āo(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2)用胶粘:~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上◇不可~于成规。(3)象胶一样黏的:~泥。(4)指橡胶:~皮|~鞋|~布。【胶版】胶印的印刷底版。【胶布】(1)涂上粘性橡胶的布,多用于包扎电线接头。(2)<口>橡皮膏。【胶带】用塑料制成的磁带。【胶合】用胶把东西粘在一起。【胶合板】用多层木质单板粘合、压制而成的板材。层数多为单数,各层的木纹纵横交错。这种板材强度大,节约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和制造家具等。【胶剂】中成药剂型之一。将可供药用的动物的皮、骨、甲、角用水熬取胶质,浓缩后制成块状,供内服用。如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胶卷】(~儿)成卷的照相胶片。【胶木】在橡胶中加入多量的硫磺,加热制成的硬质材料,多用做电器的绝缘材料。【胶泥】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很大。【胶黏剂】见〖黏合剂〗。【胶皮】(1)硫化橡胶的通称。(2)<方>人力车。【胶片】涂有感光药膜的塑料片,用于摄影。也叫软片。【胶乳】(1)割开橡胶树的树皮后流出的白色乳状液体,是制造橡胶的原料。(2)树脂粉末悬浮在水中而成的乳状液,用来制造合成橡胶或某些不易加工的产品,如胶线、薄膜等。【胶水】(~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胶体化学】物理化学的一个分科,研究胶体溶液的特殊性能。【胶体溶液】见〖溶胶〗。【胶鞋】用橡胶制成的鞋,有时也指橡胶底布面的鞋。【胶靴】用橡胶制的靴子。【胶印】用胶版印刷。印版不直接和纸张接触,先把油墨从印版移印到有弹性的胶布面,再从胶布面转印到纸上。【胶着】比喻相持不下,不能解决:~状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tóu①投掷;抛。《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以骨。”②投入;扔进。《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③抛弃;扔掉。《愚公移山》:“~诸渤海之尾。”④投奔;投靠。《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之。”⑤投宿。《石壕吏》:“暮~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⑥投交;递交。《陈州粜米》:“~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⑦投合;相合。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户牖徒自开,胶漆本易~。”⑧到;临。王安石《观明州图》:“~老心情非复旧,当时山水故依然。”【投缳】上吊自杀。【投契】性情、见解相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ī(1)用漆树皮里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制成的涂料。涂在器物上,可以防止腐坏,增加光泽。(2)把漆涂在器物上:把大门~成红色的。(3)姓。【漆包线】表面涂着一层薄绝缘漆的金属导线,多用于制造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漆布】用漆或其他涂料涂过的布,多用花布或有颜色的布做底子,可用来铺桌面或做书皮等。【漆雕】(1)见〖雕漆〗。(2)姓。【漆工】(1)油漆门窗、器物的工作。(2)做上述工作的人。【漆黑】非常黑;很暗:~的头发|~的夜。【漆匠】<轻>称制作油漆器物的手工业工人。【漆皮】(~儿)器具表面涂漆的一层。【漆片】一种涂料,用时以酒精溶解,涂在器具上能很快地干燥。【漆器】一种手工艺品,表面上有一层漆。有的地区指表面上涂有漆的器物。【漆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花小,黄绿色,果实扁圆。树的液汁与空气接触后呈暗褐色,叫做生漆,可用做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