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亡纳叛
读音(发音): zhāo wáng nà pàn
详细解释(意思):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出处(典故):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示例: 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招亡纳叛成语接龙
- 盘古开天地
- 攀花折柳
- 攀今吊古
- 潘江陆海
- 潘文乐旨
- 攀蟾折桂
- 攀车卧辙
- 攀高接贵
- 攀高结贵
- 攀花问柳
- 盘龙卧虎
- 攀龙附骥
- 攀龙讬凤
- 盘龙之癖
- 攀藤附葛
- 盘马弯弓
- 攀藤揽葛
- 盘木朽株
- 攀炎附热
- 盘石桑苞
- 攀辕卧辙
- 盘水加剑
- 攀今掉古
- 盘根错节
- 攀今揽古
- 盘根究底
- 攀鳞附翼
- 盘根问底
- 攀龙附凤
- 磐石之安
第一个字为"招"的成语
- 招降纳叛
- 招军买马
- 招兵买马
- 招权纳贿
- 招财进宝
- 招权纳赂
- 招风揽火
- 招风惹草
- 招权纳赇
- 招风惹雨
- 招事惹非
- 招是搬非
- 招蜂惹蝶
- 招是揽非
- 招蜂引蝶
- 招花惹草
- 招是惹非
- 招架不住
- 招是生非
- 招亡纳叛
- 招贤纳士
- 招摇过市
- 招摇撞骗
- 招灾揽祸
- 招灾惹祸
第二个字为"亡"的成语
- 齿亡舌存
- 唇亡齿寒
- 存亡安危
- 存亡继绝
- 存亡绝续
- 存亡未卜
- 存亡续绝
- 覆亡无日
- 魂亡胆落
- 魂亡魄失
- 家亡国破
- 救亡图存
- 人亡邦瘁
- 人亡家破
- 人亡物在
- 人亡政息
- 死亡无日
- 死亡枕藉
- 推亡固存
- 兴亡祸福
- 兴亡继绝
- 招亡纳叛
- 追亡逐北
- 追亡逐遁
第三个字为"纳"的成语
- 招降纳叛
- 藏垢纳污
- 藏污纳垢
- 称臣纳贡
- 川泽纳污
- 穿花纳锦
- 含垢纳污
- 揽权纳贿
- 铺胸纳地
- 启宠纳侮
- 去故纳新
- 水底纳瓜
- 水里纳瓜
- 吐故纳新
- 养贤纳士
- 凿楹纳书
- 招权纳贿
- 招权纳赂
- 招权纳赇
- 招亡纳叛
- 招贤纳士
- 整冠纳履
- 正冠纳履
第四个字为"叛"的成语
招亡纳叛相关推荐
成语"招亡纳叛"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招亡纳叛"逐字解释参考
zhāo①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臂非加长也。”②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贤良。”③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损,谦受益。’”④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之。”⑤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伏罪款。”⑥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人过,怨之本也。”⑦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安】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áng①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②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③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④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⑤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wú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à①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斗盆。”②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雅言。”③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死。”④交纳;交付。《促织》:“成妻~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纳步】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àn背叛:~贼|~匪|~党|~国|众~亲离。【叛变】背叛自己的阶级或集团而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到敌对的一方去。【叛离】背叛。【叛乱】武装叛变。【叛卖】背叛并出卖(祖国、革命)。【叛逆】(1)背叛。(2)有背叛行为的人。【叛徒】有背叛行为的人。特指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