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重起炉灶 > 重起炉灶的成语解释

重起炉灶

读音(发音): chóng qǐ lú zào

详细解释(意思):指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出处(典故):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示例:

重起炉灶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重"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起"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炉"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灶"的成语

重起炉灶相关推荐

成语"重起炉灶"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重起炉灶"逐字解释参考

zhòng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chóng①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重民】农民。【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怀孕。【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ǐ①起立;站起。《鸿门宴》:“坐须臾,沛公~如厕。”②起身;起床。《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盥栉。”③徒起;隆起。《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④起事;发动。《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⑤发生;兴起。《谭嗣同》:“若变~,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⑥动身;出发。《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⑦开始;起头。《祭妹文》:“不记语从何~。”⑧起用;任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一经。”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起复】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ú①盛火的器具,作取暖、烧饭或冶炼用。《论衡·寒温》:“火这在~,水之在沟。”②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也用作酒店的代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③熏炉。李清照《孤雁儿·藤床》:“沉香断续玉~寒。”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ào(1)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2)借指厨房。【灶火】<轻><方>厨房。【灶君】灶神。【灶马】(~儿)昆虫,头小,触角细长,背部隆起,后肢长大,善于跳跃。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常在夜间叫。【灶披间】<方>厨房。【灶神】旧时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认为他掌管一家的祸福财气。也叫灶君、灶王爷。参看〖祭灶〗。【灶头】<方>灶①。【灶王爷】迷信的人认为掌管一家祸福的神。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