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历史故事

本栏目包括有历代皇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中国野史故事等,是历史爱好者的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北宋大臣王继英:因不会打仗而频繁升官的将军

来源:肥壤网 2016-12-04 围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值得一读。肥壤网历史故事大全栏目精心整理了大量历史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北宋大臣王继英:因不会打仗而频繁升官的将军的历史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北宋大臣王继英:因不会打仗而频繁升官的将军吧。

历史人物:北宋大臣王继英:因不会打仗而频繁升官的将军

在我国古代,藩邸旧臣是政坛上非常独特的一股政治势力。皇帝登基之前的亲信故旧,包括师傅、属官、侍从乃至奴仆,新帝登基之后大都会受到重用。如西汉初期,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迎请代王刘恒进京即位。汉文帝(刘恒)入驻未央宫当夜,即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任命将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保卫皇宫安全。依靠藩邸旧臣,汉文帝用最快时间控制住京城要害部门,稳定了局面。这种重用潜邸旧臣的做法在中国沿袭了很久,乃至于现代社会。

潜邸旧臣活跃于北宋政治舞台,在宋太宗、宋真宗两朝表现最为突出。赵光义任开封府尹15年,期间韬光养晦,培植亲信力量,日后得到重用的官员达40余人。宋真宗的潜邸旧臣,除了他担任亲王、开封府尹、太子时期的亲随(20余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宋太宗亲自物色、选派,自太宗朝沿袭下来的(如李沆、毕士安等)。

宋初,科举制逐步趋于完善,国家通过科举选拔了不少人才,形成文管系统的骨干。但科举取士以文臣为主,跨马征战还是要靠久经沙场的武将。赵光义对赵匡胤时期的将领并不信任,很少赋予他们重任。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枢密院基本上重用藩邸旧臣,如石熙载、柴禹锡、弭德超、王显、赵镕、周莹等人。到了宋真宗时期,开国之初的禁军宿将皆已老迈,不仅枢密院,连统兵作战的禁军高官也清一色换上了藩邸旧将,如傅潜、王继英、王超、葛霸、张耆、王继忠、王能、戴兴、桑赞、陈兴、许均等人。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胆小怯战,贪功诿过,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凭借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短时间内纷纷平步青云,窃据高位。而那些披肝沥血征战沙场的将领,如荆嗣、杨延昭、折惟昌等名将只能屈居人下,壮志难酬。人常道大宋天子“与士人共天下”,不如说是“与家奴共天下”。《宋史》第二百六十八卷,记载了宋真宗时期长期担任枢密使的藩邸旧将王继英的传记,读来颇有感受。

根据历史记载,赵普为相期间竭力打压开封府尹赵光义的晋邸势力,与赵光义矛盾很深。不少人认为赵普被弹劾罢相,是出于赵光义的暗中指使。赵光义即位以后,对赵普曾起过杀心(赵光义对赵普说:眹几欲杀卿),接连而来的迫害很可能会接踵而至。可以想象,此时赵普自身难保,新朋故旧包括身边的仆从们纷纷作鸟兽散。惟有王继英还是像以前那样恭敬地侍奉他(继英趋事逾谨),这一点很是难能可贵。

赵普是个比较念旧情的人,大约在他三度入相(端拱元年,即988年)之时,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便思量着要给王继英找个出路。以赵普的政治地位,他完全可以合法地荫补王继英为官,给他谋个好的差事。但是王继英除了处事谨慎、老实巴交之外,实在是一无所长。弄不好不仅害了他,还会给自己带来风险(那时举荐官员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恰巧,襄王赵元侃府中缺人,赵普便推荐他到襄王府中,担任负责接待来宾的职事 (导吏兼内知客事)。宋太宗曾召见王继英言道:“你以前尽心侍奉赵普,我全都知道。如今侍奉亲王,更应该尽心竭力。”可见赵普在宋太宗那里是特别关照过王继英的。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