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割襟之盟 > 割襟之盟的成语解释

割襟之盟

读音(发音): gē jīn zhī méng

详细解释(意思):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出处(典故):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示例: 这两家~,果是有之,但工部举家已绝,郎君所遇,乃其幽官,想是夙愿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回

割襟之盟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割"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襟"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盟"的成语

割襟之盟相关推荐

成语"割襟之盟"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割襟之盟"逐字解释参考

gē①用刀截断。《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也。”②杀;宰杀。《论语·阳货》:“~鸡焉用牛刀?”③割取;割让。《过秦论》:“东~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六国论》:“今日~五城,明日~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分割;划分。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⑤断绝。葛洪《抱朴子》:“~嗜欲所以固血气。”⑥剥夺;夺取。《后汉书·韦彪传》:“贪吏~其财。”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īn①古代衣、袍的交领。宋玉《风赋》:“王廼披~而当之。”②衣襟;前襟。衣服胸前的部分。《伶官传序》:“泣下沾~,何其衰也。”【又】〈名意动〉以……为衣襟。《滕王阁序》:“~三江而带五湖。”③襟怀;胸怀。《滕王阁序》:“遥~甫畅,逸兴遄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éng①在神前誓约、结盟。《过秦论》:“诸侯恐惧,会~而谋弱秦。”②同盟;盟约。《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结~好。”③旧指结拜为兄弟关系,如“盟兄”、“盟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