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哲理故事

本栏目包括哲理故事,寓言故事等。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寻找“黄阁部”

来源:肥壤网 2023-09-03 围观:

寻找“黄阁部”


“黄阁部”即黄道周(1585——1646年),我国历史上着名人物。今年是他诞辰四百三十周年,也是我的先祖响应他的号召起兵勤王三百七十周年。我是如何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笔者从小热爱史地、文学,首先是在《明史》中认识他。一句“福建漳浦人”,让我想到了漳州府,漳州府漳浦县。而我的家乡漳平那时也是属于漳州府的,是漳州府漳平县。漳浦县和漳平县同属漳州府管辖,作为漳浦县的名人,黄道周应该是知道有个漳平县的吧?我从一九九五年新编的《漳平县志》中发现了有位叫陈六韐的历史名人,他的文章和书法,曾经被黄道周大加赞赏过。陈六韐是漳平县人,由此印证了,黄道周必定知道有个漳平县。

那么,我的祖先与他相识吗?或者,我的祖先与陈六韐有过交集吗?好在我自幼喜欢谱牒,小学时就自编家谱,初中时参加过编纂《漳平市刘氏族谱》。进而对耆宿们提到的“老祖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记得是高一下学期的一天,一次偶遇,有幸拜读了宗族首部族谱《刘万春六房开族谱》的复印件,虽说是复印件,却是清朝年间的版本,族谱编纂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而这个抄本是经清朝雍正年间和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的,在光绪年间重抄。在这部古谱中,竟然发现到一条重要史料,我的先祖海若公,乳名二婴,官名角斌,号孩若,又号海若。曾任江西广信府推官,后来奉黄阁部之命起兵勤王,连升三级,被赐封为招讨使,负责广东诸路兵马的联络工作。这当中的“黄阁部”会不会就是黄道周呢?我再次遍查各个版本的漳平县志。此次从姓氏和官名进行查找。从中初定,在同一时期,漳平却是没有一位黄姓人氏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再对漳州府范围进行查找,除了黄道周在南明时担任过武英殿大学士,别无他人。由此可知,“黄阁部”就是黄道周。我的祖先是响应他的号召起兵勤王,建功立业的。他的仕宦时代应是南明隆武政权。我又从江西省和广信府以及广信府治所在地今天的上饶去寻找,遍翻地方志史料,却没有发现到广信府推官刘角斌或是刘二婴、刘孩若、刘海若的蛛丝马迹的记载。要知道南明是不被清朝所承认的政权,南明政权的官员在清朝看来都是伪官,不被承认也就不去记载了。看来,刘角斌确实是南明隆武政权的官员。

这时,我又从族谱的真实性进行探讨。因为古时修谱,存在着攀龙附凤的现象,比如自称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更有甚者还杜撰了他们之间的世系传承。而我的族谱是否也会陷此迷潭呢?首先,我从族谱的作者去考究。首部族谱的编纂者刘大夏,即族谱中的紫千公,他名以里,庠生名大夏,字同春,号紫千。他就是我的先祖海若公的胞弟。从他考中秀才的时间和年龄推算,他生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而族谱编成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

其一、他经历过明清鼎革的历史时期,由于黄道周和郑成功的抗清,清朝在福建的统治是断断续续。先是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也就是清朝顺治三年,郑芝龙降清,清军入闽,继而南明隆武政权覆灭。而后,郑成功竖起抗清大旗,坚持十余年,其子郑经在台湾统治期间也经常进军福建老家,最终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挥师东进灭亡明郑政权。

其二、他的兄长曾任南明官员,并起兵勤王由此连升三级,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刘大夏已经二十岁,是个成年人了。

其三、他的父亲和家人也多参加明朝和南明隆武政权。其父赖弘公,名二支,庠生名汉裔,号赖弘。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考中漳平县学,是武秀才,时年已四十岁,由此得知他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从享年五十二岁的记载得知,他活到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也是经历了南明隆武政权的两年统治,和清军入闽统治的交替战。根据族谱记载,早在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所在的刘万春宗族与同为漳平县的“蓝田陈家”和永福黄家围绕族产宗族斗争时,他也是名列刘氏宗族主力干将,何况,从后来考中武秀才,可知他也会拳脚棍棒几下子的。我们漳平人历史上大多经历过畲族涵化,宋元时畲家就以畲军、畲兵名扬天下。畲人尚武,畲拳也是享誉盛名。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其长子在家乡起兵时,许多族人都参与其中,作为父亲的他,理应鼎力相助其中。除了刘大夏父亲外,刘大夏的叔伯翼乾公刘韫、君恬公刘三策都是明朝崇祯年间的秀才,也都活到了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明清鼎革之际以后。刘大夏的叔父刘三策还和其父一同考中秀才,一文一武,名震一时。漳平知县由此追根溯源,请刘家三兄弟的老父亲、也就是刘大夏的祖父莘野公刘一高为冠带乡宾,立匾“虞庠宪老”传后。

看来,刘家是屡受明朝恩泽。刘大夏记述其胞兄事迹,应是真实的。由于族谱经历过两次重修,现在已无从找到刘大夏当年的编纂的版本。但是两次重修的时间,与首次编纂的版本时间相隔不远,最后一次重修的时间,也就相距一百八十多年,也就是大约六代人的时间。

我想从族谱中遍寻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希望从只言片语中去找寻其中的吉光片羽。首先,想到了母亲的祖先荆辉公,那是我和几位舅表兄妹在玩耍中,来到外公的祖厝金勾堂。好古的我,注意到一个两个地方,一个是正厅右墙上写着几个毛笔大字“都使司佥事荆辉公刘廷璞”,另一个地方就是祠堂供奉的开基始祖荆辉公夫妇的考妣神主牌位。上面刻着荆辉公及其配偶的姓氏。当时关于这一发现,欣喜若狂的我,赶忙回到外公家,先是告诉了做客的母亲,再请教了外祖父。不料,都没有给到我想要的仕宦朝代和具体官名两个答案。回到城里家中,赶到新华书店,遍寻匮乏的史料,正好新华书店有本《明史》,当中有招讨司和府推官的记载,再参考了好不容易到了一本《中国历代官制》一书,得知其应为明朝官员。再从漳平县政协文史资料中发现了郑超麟的一篇文章,关于徐霞客来漳平的游历史料的发现,从中提到了徐霞客的族叔徐日升曾任明朝崇祯年间的漳州府推官,徐霞客就是应其之邀,两次游历漳州的。途中沿着九龙江,经过了漳平。通过检索和推算,荆辉公就是海若公的堂叔,他是海若公的二叔祖父栖竹公刘一鸾的第六个儿子,海若公的五叔祖仁芳公刘一晋江县学庠生,得知,刘一录应是经营山货发家,按照“山里人喜欢看海,海边人喜欢看山”的道理,刘一录应是在泉州经商发家的。刘一录在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去世,由此得知其被封为内阁中书舍人和请为冠带乡宾都是在南明隆武年间。

根据郑超麟(1901-1998年)先生晚年撰写的回忆录,由漳平县政协编辑而成的《髫龄杂忆》的记载,近代的漳平有四大宗族和四小宗族。“坂尾刘家”就是四大宗族之一,清末最后一位举人、曾任民国国会众议员的刘万里就出自“坂尾刘家”,曾任族长。刘一录五兄弟的父亲碧涯公刘光侯,字明昌,就是“坂尾刘家”的开基始祖,从漳平县永福里留田社顿村(今漳平市永福镇同春村)迁徙到此。他与明朝进士蒋时馨年龄相仿,在蒋时馨被万历皇帝罢官后,为其接风洗尘并挽留其定居坂尾。

碧涯公的父亲南田公刘璋,字文贤,是位老寿星,在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被封为寿官。碧涯公的祖父悫轩公刘鸟字舜仁,就是顿村的开基始祖。悫轩公原籍是漳平县永福里留柄社留柄乡下留柄,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而随童养媳的姐姐到录及其次子鼎象公刘庆登都曾任内阁中书舍人。刘一鸾和刘一录都曾被请为冠带乡宾,立匾传后。而且刘一鸾的匾额更让人匪夷所思,名为“盛世大尊”。可明末清初,都不是所谓的“盛世”啊!

刘一鸾过世于1646年正月。那时正好是南明隆武二年。族谱编纂于清朝,自然按照清朝的规定,书写清朝年号,记述为顺治三年。南明隆武政权灭亡于1646年农历八月,从那时开始,清军才进军福建,继而陆续占领各县进行统治。由此可知,刘一鸾去世的时候实际上仍然在南明隆武政权的统治时期。刘庆登在明朝崇祯年间曾考中漳州府学生员,应是先通过他,其父得以被封为父子同职的。果然,在族谱中得到了印证。刘一录是着名的漳商,谱称“富甲三县”,根据其长子刘廷霄在崇祯年间考中的晋江县学庠生可知其曾经商泉州,并发家致富称为当地巨商。

“坂尾刘家”和“丁坂刘家”都出自“万春刘家”,那么万春刘家是怎么来的呢?其中有和故事呢?原来,万春刘家本姓留,留姓是我国较为罕见的姓氏之一,福建的留姓部分改为刘姓,由此人丁更少。福建的留姓多祖溯五代十国的晋江王留从效,而漳州的留姓大多以曾任漳州刺史的留从效兄长留从愿为祖先。“万春刘家”也不例外。根据漳平永福的地名,可以得知其发展演变。永福的老地名“留田”和“留柄”历史上为留姓聚落。因其发展而冠以族姓。再结合永福原为百家畲洞所在地,漳平简称菁城,漳平多有“畲”、“寮”、等畲家印记的地名。可以得知留家先是被畲家涵化,留柄的开基始祖留旭,在其去世后,就是按照畲家习俗,取以郎名,名叙第九,称为“九郎”。即留九郎,也就是刘九郎。其妻高三姐,也是数字名称。参考漳平各姓氏宋元明初男女祖宗都广泛存在着郎名和娘名。他们夫妇二人游猎到一块群山环绕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己经发展,形成聚落,就是日后的永福里留柄社留柄乡下留柄。传到留九郎的孙子留乾敏、留乾效两兄弟,在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参加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畲人民族大起义百家畲洞起义,为避免牵连,其子由此将祖姓“留”改为“刘”。留乾敏的孙子悫轩公刘鸟,字舜仁,就是“万春刘家”的开基始祖。

悫轩公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只得跟随其姐来到童养媳的婆家永福高洋,由其姐夫许法隆一家抚养。许法隆就是畲家的“法名”,即具有法术之人才能拥有的。所谓的法术,应为“师公”。在瑶族、畲族、壮族都有体现,堪称该文化的“活化石”。由于曾受畲人涵化,悫轩公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躲避徭役逃往他乡,以货郎担为生,最后被其母亲族人看中选为上门女婿,一家三口定居在顿村。悫轩公夫妇四十年间生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次子南田公刘璋,字文贤,是刘家的族长,从正德年间起就应承徭役,进贡家酿蜂蜜,就是族谱中的大二房始祖。南田公的四弟,就是大四房的始祖,其后人就是上面提到的四大宗族之一的“丁坂刘家”。“丁坂刘家”的开基始祖子尚公刘有定曾经在明朝崇祯年间参加了宗族斗争,并代表刘氏家族前往福建省城福州递状子的。他在清朝顺治年间,给被郑成功围困的漳州府城清军运粮,而被清政府嘉奖,由此发家。并从此离开永福顿村,前往城郊居仁里丁坂乡居住的。因为当时的刘氏家族大都参加了明清之交的抗清斗争。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