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直内方外 > 直内方外的成语解释

直内方外

读音(发音): zhí nèi fāng wài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出处(典故): 《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示例:

直内方外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直"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内"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方"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外"的成语

直内方外相关推荐

成语"直内方外"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直内方外"逐字解释参考

zhí①不弯曲。《劝学》:“木~中绳,輮以为轮。”②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兮,虽僻远其何伤。”③正确。《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④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指,千百成峰。”⑤纵的;竖的。《阿房宫赋》:“~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⑥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锐士。”⑦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⑧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于省内。”⑨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⑩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上载公子上坐。”⑾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为此廪廪也。”⑿简直。《序》:“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泣鬼神。”⒀当。《垓下之战》:“~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裰】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èi①里面;内部。《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又】特指朝廷内或国内。《过秦论》:“当是时也,商君佐之,~立法度,务耕织。”【又】指家庭内部。《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②内心。《赤壁之战》:“而~怀犹豫之计。”③内室;特指皇宫。《长恨歌》:“西宫南~多秋草。”④女色。《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⑤妻妾的泛称。后专指妻,如南朝人徐悱有《赠内》诗。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的。【引】妻子一方的亲戚,如“内兄”、“内侄”。nà同“纳”。接纳;收容。《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旨,~狼于囊。”《鸿门宴》:“距关,毋~诸侯。”【内嬖】受君主宠幸,又指君主宠幸的人。【内阁】⒈明清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高诸殿阁大学士,因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故名内阁。⒉内堂,贵族妇女的卧室。【内省】宫禁之内。【内传】解释经义的文字叫内传;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叫外传。如关于《诗经》的就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传记的一种。以记述轶闻趣事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āng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⑤区域;地方。《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⑥方圆;周围。《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⑦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⑧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⑩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⑾当;在。《伶官传序》:“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⑿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成草。”⒀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⒁将要;就要。?涉汇》:“吾~高驰而不欧。”⒂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千里。”【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方夏】中国。【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ài①外面;外部。《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来。”②表面;外表。《赤壁之战》:“今将军~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③以外。《大铁椎传》:“大铁椎~,一物无所持。”④置之于外;除去。《管子·明法》:“所以禁过而~私也。”⑤疏远。《易经·否》:“内小人而~君子。”⑥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外朝】⒈天子、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⒉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外交】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外戚】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戚。【外史】⒈官名,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⒉指野史、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