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不愤不启 > 不愤不启的成语解释

不愤不启

读音(发音): bù fèn bù qǐ

详细解释(意思):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典故):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示例:

不愤不启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愤"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启"的成语

不愤不启相关推荐

成语"不愤不启"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不愤不启"逐字解释参考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èn①郁闷;抑郁不平。《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发~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②怨恨;气愤。《卖柑者言》:“岂其~世疾邪者耶?”《书博鸡者事》:“袁人大~,然未有以报也。”【愤悱】形容冥思苦想而难以言表。【愤咤】愤恨发怒。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ǐ①开启;打开。《核舟记》:“~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②扫除;清除。《苦斋记》:“携童儿数人,~陨箨以艺粟菽。”③开导;启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敝邑之心。”④陈述;禀告。《孔雀东南飞》:“府吏得闻之,堂上~阿母。”【又】用于书信开头,表示下面开始陈述。《答司马谏议书》:“某~:昨日蒙教。”⑤开辟;开拓。《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地三里。”【启白】陈说。【启沃】竭诚忠告。旧指以治国之理开导帝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