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石赤不夺 > 石赤不夺的成语解释

石赤不夺

读音(发音): shí chì bù duó

详细解释(意思):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出处(典故): 汉·杨雄《太玄·度》:“石赤不夺,节士之必。测曰:石赤不夺,可与有要也。”

示例:

石赤不夺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石"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赤"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夺"的成语

石赤不夺相关推荐

成语"石赤不夺"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石赤不夺"逐字解释参考

shí①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可镂。”②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③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之所及也。”④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⑤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肠】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ì①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登泰山记》:“日上,正~如丹。”②至诚;真纯。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心于诸贤腹中。”③空;徒。成语有“~手空拳。”④光;裸露。《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条条的。”【赤壁】1.地名。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2.水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数千里。”【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元好问《游黄华山》:“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无春容。”【赤舌】谗言,口舌是非。【赤县】1.“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扬雷声,强项闻至尊。”2.唐代指设在京城附近或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大县。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赤衣】原指罪犯穿的衣服,后泛指罪犯。刘向《新序·善谋》:“~塞路,群盗满山。”【赤子】1.初生的婴儿。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2.旧指子民百姓。王安石《子美画像》:“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uó①强取。《陈涉世家》:“广起,~而杀尉。”②剥夺;削去权力。《左传·桓公五年》:“王~郑伯政,郑伯不朝。”③失去;丧失。《齐桓晋文之事》:“百亩之田,无~其时。”④乱。《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