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方正不阿 > 方正不阿的成语解释

方正不阿

读音(发音): fāng zhèng bù ē

详细解释(意思):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典故):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示例:

方正不阿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方"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正"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阿"的成语

方正不阿相关推荐

成语"方正不阿"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方正不阿"逐字解释参考

fāng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⑤区域;地方。《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⑥方圆;周围。《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⑦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⑧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⑩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⑾当;在。《伶官传序》:“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⑿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成草。”⒀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⒁将要;就要。?涉汇》:“吾~高驰而不欧。”⒂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千里。”【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方夏】中国。【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èng①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②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死者尚稀。”③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④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之不容也。”⑤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副郎好事者。”⑥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相应。”⑦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单。”zhēng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月繁霜,我心忧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ā㈠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ē㈡①〈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②〈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③〈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④〈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⑤〈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⑥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hē㈢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