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干父之蛊 > 干父之蛊的成语解释

干父之蛊

读音(发音): gàn fù zhī gǔ

详细解释(意思):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出处(典故): 《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示例:

干父之蛊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干"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父"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蛊"的成语

干父之蛊相关推荐

成语"干父之蛊"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干父之蛊"逐字解释参考

gàn①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戈寥落四周星。”②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城之具也。”③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法官也。”④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霄。”⑤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⑥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你甚事?。”⑦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兮。”⑧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⑨天下。见“干支”⑩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⒒空虚。“外强中干”gàn①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②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也。”③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优于将略。”④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⑤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权放一日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ù①父亲。《庄暴见孟子》:“~子妻子不相见。”②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也。”《项脊轩志》:“迨诸~异爨,内外多置小门。”fǔ①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的男子。多指老年的。《楚辞·渔父》:“渔~见而问之。”②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王粲《登楼赋》:“昔尼~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ǔ①古人所说的害人的毒虫。《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②陈谷中所产生的虫。《论衡·商虫》:“谷虫曰~。”③诱惑;勾引。《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文夫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