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阿平绝倒 > 阿平绝倒的成语解释

阿平绝倒

读音(发音): ā píng jué dǎo

详细解释(意思):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出处(典故): 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示例:

阿平绝倒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阿"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平"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绝"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倒"的成语

阿平绝倒相关推荐

成语"阿平绝倒"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阿平绝倒"逐字解释参考

ā㈠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ē㈡①〈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②〈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③〈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④〈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⑤〈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⑥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hē㈢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íng①平坦。《桃花源记》:“土地~旷,屋舍俨然。”②公平;公正。《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③太平;安定。《张衡传》:“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④平常;普通;一般。《教战守策》:“如使~民皆习於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⑤削平;铲平。《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⑥平定;平息。《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⑦和解;讲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及楚~。”⑧跟别的事物的高度或水平相等。《雁荡山》:“从上观之适与地~。”⑨平静;宁静。《陈州粜米》:“取下招承,偿俺残生,苦恨才~。”【平旦】清早。【平明】⒈天亮的时候。⒉公正严明。【平文】散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ué①断;断绝。《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②隔绝;隔断。《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又】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境。”【又】极远的。《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域,年老思土。”③绝交;断绝往来。《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齐。”④停止;止歇。《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⑤绝命;死。《孔雀东南飞》:“我命~今日,魂去尸长留。”⑥横渡。《劝学》:“非能水也,而~江河。”⑦旧诗体裁之一。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看他则甚。”⑧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⑨。《核舟记》:“佛印~类弥勒。”《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胜处。”⑩绝对;完全。《促织》:“而心目力俱穷,~无踪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ǎo①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东南倾。”②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矣。”③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与人。”dào①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②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于心。”③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④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指去官归隐。【倒灶】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