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打天下
读音(发音): bāo dǎ tiān xià
详细解释(意思):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出处(典故):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示例:
包打天下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包"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打"的成语
- 紧打慢敲
- 雨打风吹
- 棒打鸳鸯
- 包打天下
- 抱打不平
- 不打不相识
- 不打自招
- 大打出手
- 倒打一耙
- 倒打一瓦
- 胡打海摔
- 精打细算
- 宽打窄用
- 雷打不动
- 零打碎敲
- 满打满算
- 屈打成招
- 拳打脚踢
- 天打雷劈
- 铁打铜铸
- 铁打心肠
- 铜打铁铸
- 歪打正着
- 误打误撞
第三个字为"天"的成语
- 重睹天日
- 日久天长
- 哀感天地
- 暗无天日
- 昂首天外
- 昂头天外
- 包打天下
- 暴殄天物
- 别有天地
- 不啻天渊
- 不见天日
- 惨无天日
- 草头天子
- 长江天堑
- 澄清天下
- 驰名天下
- 德配天地
- 地覆天翻
- 地北天南
- 地坼天崩
- 地角天涯
- 地久天长
- 地老天荒
- 地老天昏
- 地平天成
- 地上天宫
- 地棘天荆
- 地上天官
- 地塌天荒
- 地网天罗
- 独步天下
- 功盖天下
- 恭行天罚
- 龚行天罚
- 鬼哭天愁
- 国色天香
- 国色天姿
- 海角天涯
- 海角天隅
- 海阔天高
- 海阔天空
- 海北天南
- 含章天挺
- 海涯天角
- 好事天悭
- 河鱼天雁
- 横行天下
- 壶中天地
- 怀柔天下
- 浑然天成
- 混然天成
- 魂飞天外
- 祸从天降
- 吉人天相
- 甲冠天下
- 兼善天下
- 经纬天下
- 口含天宪
- 口衔天宪
- 口坠天花
- 烂漫天真
- 烂熳天真
- 浪迹天下
- 浪迹天涯
- 流落天涯
- 漏泄天机
- 乱坠天花
- 腼颜天壤
- 妙想天开
- 名高天下
- 名满天下
- 谬想天开
- 判若天渊
- 平治天下
- 奇想天开
- 巧夺天工
- 权倾天下
- 人间天上
- 人间天堂
- 人怨天怒
- 丧尽天良
- 扫除天下
- 神兵天将
- 神工天巧
- 石破天惊
- 势倾天下
- 寿满天年
- 岁暮天寒
- 天兵天将
- 天生天化
- 天生天杀
- 威震天下
- 无敌天下
- 无缝天衣
- 物华天宝
- 物竞天择
- 席卷天下
- 喜从天降
- 霞思天想
- 泄漏天机
- 泄露天机
- 心比天高
- 学究天人
- 一匡天下
- 一统天下
- 颐养天年
- 疑误天下
- 以终天年
- 异想天开
- 雨过天青
- 雨过天晴
- 语妙天下
- 誉满天下
- 云过天空
- 云锦天章
- 云罗天网
- 云净天空
- 真龙天子
- 真命天子
- 咫尺天涯
- 咫尺天颜
- 指矢天日
- 终其天年
- 重见天日
- 纵横天下
- 走漏天机
第四个字为"下"的成语
- 承欢膝下
- 潸然泪下
- 半上半下
- 半上落下
- 包打天下
- 兵临城下
- 不差上下
- 不上不下
- 不相上下
- 不在话下
- 不知高下
- 谄上傲下
- 谄上骄下
- 谄上欺下
- 谄上抑下
- 朝野上下
- 彻上彻下
- 承上启下
- 承上起下
- 澄清天下
- 驰名天下
- 耻居人下
- 怆然涕下
- 刺上化下
- 从天而下
- 催人泪下
- 错落高下
- 帝辇之下
- 蹀躞不下
- 独步天下
- 肚里泪下
- 恶湿居下
- 丰墙硗下
- 风前月下
- 功盖天下
- 瓜田李下
- 贵贱高下
- 冠上履下
- 汗如雨下
- 河汾门下
- 横行天下
- 花前月下
- 怀柔天下
- 黄泉之下
- 急转直下
- 寄人檐下
- 寄人篱下
- 甲冠天下
- 兼善天下
- 江河日下
- 江流日下
- 经纬天下
- 九泉之下
- 久居人下
- 敬上爱下
- 敬上接下
- 居高临下
- 举国上下
- 据高临下
- 军临城下
- 浪迹天下
- 泪如雨下
- 凌上虐下
- 买上告下
- 买上嘱下
- 瞒上欺下
- 每况愈下
- 名高天下
- 名满天下
- 赧颜汗下
- 能上能下
- 泥沙俱下
- 牛口之下
- 平治天下
- 普天之下
- 七上八下
- 七行俱下
- 欺上罔下
- 欺上瞒下
- 凄然泪下
- 骑虎难下
- 泣数行下
- 墙高基下
- 屈高就下
- 权倾天下
- 扫除天下
- 赏高罚下
- 舌桥不下
- 舌挢不下
- 声泪俱下
- 十年窗下
- 十行俱下
- 世风日下
- 势倾天下
- 双管齐下
- 束上起下
- 损上益下
- 忐上忑下
- 涕泗交下
- 涕泪交下
- 天高听下
- 天高地下
- 通上彻下
- 头上末下
- 威震天下
- 无敌天下
- 五行并下
- 五行俱下
- 夕阳西下
- 席卷天下
- 相持不下
- 心上心下
- 星前月下
- 一匡天下
- 一统天下
- 依人篱下
- 疑误天下
- 倚人庐下
- 语妙天下
- 誉满天下
- 正冠李下
- 正身率下
- 直上直下
- 指日可下
- 诌上抑下
- 自郐而下
- 自郐以下
- 自刽以下
- 纵横天下
- 樽前月下
包打天下相关推荐
成语"包打天下"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包打天下"逐字解释参考
bāo①裹;包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店小二将手帕~了头。”《范进中举》:“即便~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②包括;包容。《过秦论》:“席卷天下,~举宇内。”【又】包藏。《雁荡山》:“皆~在诸谷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á量词,十二个叫一打:一~铅笔|两~毛巾。[英dozen]另见dǎ。【打把势】(1)练武术。(2)泛指手舞足蹈。‖也作打把式。【打靶】按一定规则对设置的目标进行射击,以检验射击训练成效,提高射击技术。【打靶场】靶场。【打摆子】<方>患疟疾。【打败】(1)战胜(敌人)。(2)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打败仗。【打扮】<轻>(1)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参加国庆游园,得~得漂亮点儿|节日的天安门~得格外壮观。(2)打扮出来的样子;衣着穿戴:学生~。【打包】(1)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机|~装箱。(2)打开包着的东西。【打苞】小麦、高梁等谷类植物孕穗。【打背躬】说旁白。【打奔儿】<方>(1)说话或背诵接不下去,中途间歇。(2)走路时腿脚发软或被绊了一下,几乎跌倒。【打蹦儿】<方>蹦;跳:听了这喜讯,他乐得直~。【打比】(1)用一件事物来说明另一件事物;比喻:讲抽象的事情,拿具体的东西来~,就容易使人明白。(2)<方>比较:他六十多岁了,怎能跟小伙子~呢?【打边鼓】见〖敲边鼓〗。【打杈】把棉花、番茄等作物上没有用的枝条除去,使养分集中。【打岔】打断别人的说话或工作:你别~,听我说下去|他在那儿做功课,你别跟他~【打禅】佛教徒打坐。【打颤】发抖。【打场】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在场上脱粒。【打吵子】<方>吵架;吵嘴。【打抽丰】见〖打秋风〗。【打出手】(1)(~儿)戏曲演武打时,以一个角色为中心,互相投掷和传递武器。也说过家伙。(2)<方>指动手打架:大~。【打春】(1)<口>立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2)旧社会湖南一带无业游民,在春节前后,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叫做打春。【打倒】攻击使垮台;推翻:~帝国主义!【打道】封建时代的官员出门,先使差役在前面开路,叫人回避。【打稻机】一种筒式脱粒机。主要工作部件为一个弓齿式滚筒。稻束在旋转的滚筒上来回翻转,进行脱粒。【打底子】(1)画底样或起草稿:画工笔画必须先学会~|这篇文章你先打个底子,咱们再商量着修改。(2)奠定基础。【打点】<轻>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2)旧时送人钱财,请求照顾。【打叠】收拾;安排;准备:~行李。【打顶】见〖打尖〗2。【打动】使人感动:这一番话~了他的心。【打赌】拿一件事情的真相如何或能否实现赌输赢:打个赌|他明天一定会来,你要不信,咱们可以~。【打短儿】<口>(1)做短工。(2)穿短装。【打盹儿】<口>小睡;断续地入睡(多指坐着或靠着):饭后有半点钟休息时间,还能打个盹儿|晚上没睡好,白天老是~。【打趸儿】<口>成批地(买)。【打发】<轻>(1)派(出去):我已经~人去找他了。(2)使离去:他连说带哄才把孩子~走了。(3)消磨(时间、日子)。(4)安排;照料(多见于早期白话)。【打榧子】把拇指贴紧中指面,再使劲闪开,使中指打在掌上发声。【打嗝儿】〈口〉(1)‘呃逆’的通称。(2)‘嗳气’的通称。【打更】旧时把一夜分做五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叫打更。【打鼓】比喻没有把握,心神不定:心里直~。【打鼓儿的】旧时沿街敲打小鼓儿收买废品或旧货的小贩。也叫打小鼓儿的。【打瓜】(1)西瓜的一个品种,果实较小,种子多而大。栽培这种瓜,主要是为收瓜子儿。(2)这种植物的果实。吃时多用手打开,所以叫打瓜。【打卦】根据卦象推算吉凶(迷信)。【打鬼】见〖跳布札〗。【打滚】(~儿)躺下滚来滚去。【打哈哈】开玩笑:别拿我~!|这是正经事,咱们可别~! 【笑哈哈】形容笑的样子。【打夯】用夯把地基砸实:~歌|~声和抬土吆喝声混成一片。【打横】围着方桌坐时,坐在末座叫打横。【打滑】(1)指车轮或皮带轮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达不到要求而空转。(2)<方>地滑站不住,走不稳。【打簧表】也叫‘问表’。体形似怀表,表外有推杆,当推杆被推动后,表即报出当时的点和刻的声响数目。这种表适于盲人使用。【打晃儿】(身体)左右摇摆站立不稳。【打谎】<方>撒谎。【打诨】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是丑角)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叫做打诨。【打火】用火镰敲打火石取火。【打火机】一种小巧的取火器。按其燃料不同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其发火方式不同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打伙儿】<口>结伴;合伙:几个人~上山采药。【打击】(1)敲打;撞击。(2)攻击;使受挫折:不应该~群众的积极性|给敌军以歼灭性的~。【打饥荒】<方>比喻经济困难或借债。【打价】<口>(~儿)还价(多用于否定式):不~儿。【打架】互相争斗殴打。【打尖】1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打尖】2掐去棉花等作物的顶尖儿。也叫打顶。【打浆】搅拌纸浆,使纤维分散开,均匀地悬浮在水里,是造纸的重要工序。【打浆机】(1)造纸打浆用的主要设备。(2)一种处理饲料的机器。把各种青饲料、块根饲料和经过碱化处理的稻草等打成糊浆状。有滚筒式、飞刀式等。【打交道】<轻><口>交际;来往;联系◇他整年累月和牲口~,养牲口的经验很丰富。【打脚】<方>因鞋不合适,走路脚发疼甚至磨破。【打搅】(1)扰乱:人家正在看书,别去~。(2)婉辞,指受招待:~您了,明儿见吧!【打醮】旧时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打劫】抢夺(财物):趁火~。【打紧】要紧(多用于否定式)。【打开】(1)揭开;拉开;解开:~箱子|~抽屉|~书本|~包袱。(2)使停滞的局面开展,狭小的范围扩大:~局面。【打瞌睡】打盹儿。【打捞】把沉在水里的东西(如死尸、船只等)找着取上来。【打擂台】见〖擂台〗。【打冷颤】同〖打冷战〗。【打冷枪】乘人不备突然开一两枪。【打冷战】因寒冷或害怕身体突然颤动一两下。【打愣儿】<方>发呆;发愣。【打连厢】见〖霸王鞭〗1。【打量】<轻>(1)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对他上下~了一下。(2)以为;估计:你还想瞒着我,~我不知道?【打猎】在野外捕捉鸟兽。【打零】<方>表示孤单一个;孤独无伴。【打流】<方>找不到职业,在外流浪。【打马虎眼】<方>故意装糊涂蒙混骗人。【打埋伏】(1)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连长留下一排人在这里~。(2)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打闷雷】<方>比喻不明事情底细,闷在心里瞎猜疑。【打鸣儿】<口>(公鸡)叫。【打磨】<轻>在器物的表面磨擦,使光滑精致。【打炮】(1)放炮①。(2)旧时名角儿新到某个地点登台的头几天演出拿手好戏:~戏|~三天。【打泡】手脚等部分由于磨损而起泡:在行军中,他脚上打了泡,坚持不掉队。【打屁投】<轻>旧时的一种刑法。现比喻严厉批评(多含诙谐意)。【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常规|~纪录|~情面|~沉默。【打破碗花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果实小,有长绒毛。茎叶的汁可做杀虫剂。【打谱】(1)按照棋谱把棋子顺次摆出来,学习下棋的技术。(2)(~儿)订出大概的计划:商业部门帮助人民公社~儿,根据公社的需要签订供应合同。【打气】(1)加压力使气进入(球或轮胎等)。(2)比喻鼓动。【打前失】<轻>(驴、马)前蹄没站稳而跌倒或几乎跌倒。【打前站】行军或集体出行时,先有人到将要停留或到达的地点去办理食宿等事务,叫打前站。【打钱】旧时卖艺的人向观众收钱。【打枪】(1)开枪。(2)见〖枪替〗。【打秋风】旧时指假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也说打抽丰。【打趣】拿人开玩笑;嘲弄。【打圈子】转圈子:飞机在天空嗡嗡地~◇应该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要只在一些细节上~。【打拳】练拳术。【打群架】双方聚集许多人打架。【打扰】打搅。【打扫】扫除;清理:~院子|~战场。【打扫战场】战斗结束后,对作战地区所进行的清理工作。【打扇】(给别人)扇(shān)扇子。【打食】1(~儿)(鸟兽)到窝外寻找食物。【打食】2用药物帮助消化或使肠胃里停滞的东西排出体外。【打手】<轻>反动势力豢养的欺压、殴打人民群众的恶棍。【打算盘】(1)用算盘计算。(2)合计,盘算。【打胎】人工流产。【打天下】(1)用武力夺取政权。(2)比喻创立事业。【打铁】<口>锻造钢铁工件。【打听】<轻>探问(多指跟对方无关的事情):~消息|~同伴的下落。【打挺儿】<方>头颈用力向后仰,胸部和腹部挺起:这孩子怕吃药,在妈妈的怀里直~。【打通】(dǎtòng)(~儿)在戏曲开演前敲打锣鼓。另见打通(tōng)。【打通】(dǎtōng)除去阻隔使相贯通:把这两个房间~◇~思想。另见打通(tòng)。【打通关】筵席上一个人跟在座的人顺次划拳喝酒。【打头】1(~儿)抽头。【打头】2(~儿)带头;领先。【打头】3<方>(~儿)从头:失败了再~儿来。【打头风】逆风【打头阵】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打网】(1)织成网状物。(2)<方>撒网(打鱼)。(3)比喻做圈套(多见于早期白话)。【打围】许多打猪的人从四面围捕野兽,也泛指打猎。【打问】1<方>打听。【打问】2拷问。【打问讯】见〖问讯〗③。【打下】(1)攻克(某地点)。(2)奠定(基础)。【打响】(1)开火;接火:先头部队~了。(2)比喻事情初步成功:这一炮~了,下一步就好办了。【打消】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顾虑|这个念头趁早~。【打小鼓儿的】<方>打鼓儿的。【打斜】坐立时斜对着尊长或客人:~坐在一边儿。【打雪仗】把雪团成球,互相投掷做游戏。【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打掩护】(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2)比喻遮盖或包庇(坏事、坏人)。【打眼】1(~儿)钻孔。【打眼】2<方>买东西没看出毛病,上了当。【打眼】3<方>惹人注意。【打佯儿】<方>装做不知道的样子:我问他,他跟我~。【打烊】<方><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打样】(1)在建筑房屋或制造器具之前,画出设计图样。(2)排版完了,印刷之前,印出样张来用做校对。【打药】1<方>买中药。【打药】2(1)泻药。(2)<方>指旧时走江湖的医生卖的药(多为外敷的)。【打野外】(军队)到野外演习。【打印】1盖图章。【打印】2打字油印。【打印台】印台。【打油】(1)用油提子舀油,借指零星地买油。(2)<方>榨油。【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的旧体诗。相传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因而得名。【打游击】(1)从事游击活动。参看〖游击〗。(2)比喻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诙谐的说法)。【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僵局。也说打圆盘。【打援】攻打增援的敌军。【打杂儿】<口>做杂事。【打造】制造(多指金属器物):~农具。【打喳喳】<轻><方>小声说话;耳语。【打战】同〖打颤〗。【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我们在生产战线上打了个漂亮仗。【打招呼】(1)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2)(事前或事后)就某项事情或某种问题予以通知、关照。【打折扣】(1)降低商品的定价(出售)。参看〖折扣〗。(2)比喻不完全按规定的、已承认的或已答应的来做。【打针】把液体药物用注射器注射到有机体内。【打整】<轻><方>收拾;准备。【打皱】<方>(~儿)起皱纹。【打主意】<轻>想办法;设法谋取。【打住】(1)停止:他说到这里突然~了。(2)<方>在别人家里或外地暂住。【打转】(~儿)绕圈子;旋转:急得张着两手乱~|眼睛滴溜溜地直~◇他讲的话老是在我脑子里~。【打桩】把木桩、石桩等砸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打字】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纸上。【打字机】按键或把手把字和符号打印在纸上的机械,有手打和电打两种。【打总儿】<口>把分为几次做的事情合并为一次做:~算帐|~买。【打嘴】(1)打嘴巴。(2)<方>才夸口就出丑。【打坐】僧道修行的方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大…大…】分别用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手~脚|~鱼~肉|~摇~摆|~吵~闹|~吃~喝|~鸣~放|~红~绿。【大…特…】分别用在同一个动词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书~书|老一套的工作方法非~改~改不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tiān①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高日晶。”《敕勒歌》:“~似穹庐,笼盖四野。”②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③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理,批大郤,导大窾。”④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赞我也。”《垓下之战》:“此~亡我也,非战之罪也。”⑤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而民人以食为~。”【天道】⒈自然规律。⒉天气。【天府】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⒈自然规律。⒉天然的组织结构。⒊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⒋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自然寿命。【天书】⒈帝王的诏敕。⒉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⒊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à①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②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④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⑤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又】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之。”⑥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辕门。”⑦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⑧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上海。”⑨下达;颁布。《后序》:“维扬帅~逐客之令。”⑩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⑾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矣。”⑿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士。”⒀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群响毕绝。”⒁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