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鱼殃
读音(发音): chéng mén yú yāng
详细解释(意思):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出处(典故): 明·李东阳《尹公墓志铭》:“城门鱼殃,昆岗玉碎。”
示例:
城门鱼殃成语接龙
- 仰不愧天
- 阳春白雪
- 养家活口
- 扬长避短
- 养痈成患
- 养虎自贻灾
- 养虎自遗患
- 阳关道
- 阳关大道
- 阳沟
- 阳奉阴违
- 阳电
- 阳春白雪
- 阳性
- 阳世
- 阳面
- 阳历
- 阳间
- 养尊处优
- 养虎遗患
- 养虎为患
- 养兵
- 仰卧
- 仰望
- 仰人鼻息
- 仰视
- 养痈遗患
- 养痈贻患
- 仰慕
- 养痈成患
第一个字为"城"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门"的成语
- 臣门如市
- 夺门而出
- 将门虎子
- 挨门挨户
- 挨门逐户
- 班门弄斧
- 北门管钥
- 北门南牙
- 北门锁钥
- 北门之管
- 北门之寄
- 闭门不出
- 闭门不纳
- 闭门读书
- 闭门酣歌
- 闭门合辙
- 闭门墐户
- 闭门觅句
- 闭门投辖
- 闭门却轨
- 闭门造车
- 闭门却扫
- 闭门自守
- 闭门塞窦
- 闭门塞户
- 闭门扫轨
- 闭门扫迹
- 闭门埽轨
- 闭门思过
- 荜门圭窦
- 闭门思愆
- 筚门圭窬
- 筚门闺窦
- 将门无犬子
- 开门七件事
- 闭门羹
- 敲门砖
- 城门鱼殃
- 程门立雪
- 出门合辙
- 出门如宾
- 出门应辙
- 当门抵户
- 顶门立户
- 顶门壮户
- 东门黄犬
- 东门逐兔
- 杜门自绝
- 杜门自守
- 杜门绝客
- 杜门面壁
- 杜门屏迹
- 杜门却扫
- 杜门谢客
- 杜门不出
- 杜门晦迹
- 杜门绝迹
- 分门别户
- 分门别类
- 风门水口
- 高门大户
- 高门大屋
- 公门桃李
- 关门打狗
- 关门大吉
- 关门落闩
- 关门闭户
- 过门不入
- 豪门贵胄
- 豪门巨室
- 河门海口
- 衡门深巷
- 阖门百口
- 侯门如海
- 侯门似海
- 假门假氏
- 假门假事
- 将门有将
- 匠门弃材
- 金门绣户
- 开门见山
- 开门延盗
- 开门揖盗
- 柳门竹巷
- 龙门点额
- 灭门绝户
- 名门世族
- 摸门不着
- 蓬门荜户
- 蓬门筚户
- 骈门连室
- 破门而出
- 破门而入
- 旁门外道
- 旁门小道
- 旁门邪道
- 旁门左道
- 千门万户
- 辱门败户
- 入门问讳
- 善门难开
- 熟门熟路
- 闩门闭户
- 同门异户
- 屠门大嚼
- 歪门邪道
- 望门投止
- 席门蓬巷
- 席门穷巷
- 相门有相
- 邪门歪道
- 悬门抉目
- 沿门持钵
- 沿门讬钵
- 沿门托钵
- 一门同气
- 一门心思
- 依门傍户
- 依门卖笑
- 倚门傍户
- 倚门窥户
- 倚门卖俏
- 倚门卖笑
- 倚门献笑
- 倚门倚闾
- 迎门请盗
- 雍门刎首
- 窄门窄户
- 重门击柝
- 朱门绣户
第三个字为"鱼"的成语
- 白龙鱼服
- 城门鱼殃
- 鸱张鱼烂
- 冻浦鱼惊
- 河决鱼烂
- 鸿断鱼沉
- 狐鸣鱼书
- 鸡头鱼刺
- 龙战鱼骇
- 曼衍鱼龙
- 鸟惊鱼骇
- 鸟焚鱼烂
- 鸟惊鱼溃
- 鸟惊鱼散
- 鸟散鱼溃
- 雀马鱼龙
- 豕亥鱼鲁
- 水到鱼行
- 土崩鱼烂
- 雁去鱼来
- 雁逝鱼沉
- 雁素鱼笺
- 雁断鱼沉
- 雁杳鱼沉
- 鸢飞鱼跃
- 葬身鱼腹
- 自相鱼肉
第四个字为"殃"的成语
城门鱼殃相关推荐
成语"城门鱼殃"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城门鱼殃"逐字解释参考
chéng①城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筑城;修筑城墙。《韩非子·说林》:“靖郭君将~薛,客多以谏者。”③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辨】城,郭。“城”与“郭”并称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战国策·中山策》:“百姓心离,~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后泛指城市,城邑。【城堞】城上女墙。【城府】1.城市及官署。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扶榇归咸秦。”2.比喻心机深隐难测。《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人自不忍欺。”【城郭】内城的墙叫城,外城的墙叫郭。连用指城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楚因焚烧其~,系虏其子女。”【城隍】1.城墙和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起苑囿。”2.指城邑。寒山《诗》一六七:“侬家暂下山,入到~里。”3.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神,公私每有祈祷。”【城门失火】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城阙】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兮。”2.宫殿;京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社】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2.指邦国。3.比喻权势、靠山。《旧唐书·薛存诚传》:“倚中人为~,吏不敢绳。”【城下之盟】敌人逼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而还。”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én①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又】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谢罪。”【又】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甚隘。”②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在上所先。”③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也。”《论衡·问孔》:“孔~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④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计二百卷。”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鱼白】1鱼的精液。【鱼白】2鱼肚白:东方一线~,黎明已经到来。【鱼鳔】鱼腹内白色的囊状器官。鳔的胀缩可以调节身体的浮沉。鱼鳔可以制胶。【鱼翅】鲨鱼的鳍经过加工之后,其软骨条叫做鱼翅,是珍贵的食品。也叫翅或翅子。【鱼虫】(~儿)见〖水蚤〗。【鱼唇】海味,用鲨鱼的唇加工而成。【鱼肚】食品,用某些鱼类的鳔制成。【鱼肚白】象鱼肚子的颜色,白里略带青,多指黎明时东方天的颜色:天边现出了~。【鱼饵】钓鱼用的鱼食。【鱼粉】鱼类或鱼类加工后剩下的头、尾、内脏等经过蒸干、压榨、粉碎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含在丰富的蛋白质,是良好的饲料。【鱼肝油】从鲨鱼、鳕鱼等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脂肪,是稀薄的油状液体,黄色或深黄色,有腥味,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常用于夜盲症、佝偻病等。【鱼狗】鸟类的一属,嘴长而尖,有的种类头部有冠状的羽毛。常栖息在小溪附近的树上,捕食水中的鱼、虾等。【鱼鼓道情】【渔鼓道情】见〖道情〗。【鱼贯】象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走):~而行|~入场。【鱼花】鱼苗。【鱼胶】(1)用鱼鳔或用鱼鳞、鱼骨熬成的半透明的固体,熔化后黏性强,用作黏合剂。也可以制照相的胶片。(2)<方>鱼的鳔,特指黄鱼的鳔。【鱼具】【渔具】捕鱼或钓鱼的器具。【鱼口】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形成溃疡,疮口象鱼的嘴,所以叫鱼口。【鱼雷】一种能在水中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炸弹,略呈圆筒形,内装烈性炸药。由舰艇发射或飞机投掷,用来破坏敌方的舰艇或海港的建筑物。【鱼雷快艇】见〖鱼雷艇〗。【鱼雷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艇,能迅速而灵活地逼近敌舰,发射鱼雷。也叫鱼雷快艇。【鱼鳞】鱼身上的鳞片,可以制鱼胶。【鱼鳞坑】为蓄水或种树而在山坡上挖的坑,交错排列象鱼鳞。【鱼龙】古爬行动物,生存在中生代,外形象鱼,四肢呈鳍状。生活在水中。【鱼苗】由鱼子孵化出来供养殖用的小鱼。【鱼漂】(~儿)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指宰割的器具,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来比喻用暴力欺凌。【鱼石脂】药名,有机化合物,是用沥青干馏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体,红棕色或棕黑色,有防腐作用。医药上常用于局部消炎。【鱼水情】形容极其亲密的情谊,就像鱼和水不能分离一样。一般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间的关系:军民~。【鱼藤】藤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红色,荚果坚硬,扁平。根可制杀虫药。【鱼网】【渔网】捕鱼用的网。【鱼鲜】鱼虾等水产食物。【鱼腥草】见〖蕺菜〗(jícái)。【鱼汛】【渔汛】某些鱼类由于产卵、越冬等原因在一定时期内成群地出现在一定海域,这个时期叫做鱼汛。是捕鱼的时期。也作渔汛。【鱼秧子】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鹰】(1)鹗的通称。(2)鸬鹚的通称。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āng灾祸;祸害。《左传·闵公二年》:“~将至矣。”贾谊《治安策》:“下数被其~。”【又】残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