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羹吹齑
读音(发音): chéng gēng chuī jī
详细解释(意思):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出处(典故): 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示例: ~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 ★宋·陆游《秋兴》诗
惩羹吹齑成语接龙
- 击中要害
- 及宾有鱼
- 汲引忘疲
- 激昂慷慨
- 积案盈箱
- 疾风劲草
- 急景凋年
- 赍粮藉寇
- 极目迥望
- 掎裳连袂
- 几次三番
- 击鼓鸣金
- 极而言之
- 虮虱相吊
- 机变如神
- 饥不择食
- 济寒赈贫
- 稷蜂社鼠
- 记问之学
- 计不旋踵
- 计出万全
- 奇才异能
- 其味无穷
- 急来报佛脚
- 疾风扫秋叶
- 疾风彰劲草
- 疾风知劲草
- 鸡烂嘴巴硬
- 急急如律令
- 骑牛读汉书
第一个字为"惩"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羹"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吹"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齑"的成语
惩羹吹齑相关推荐
成语"惩羹吹齑"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惩羹吹齑"逐字解释参考
chéng①警惕;警戒。《狱中杂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后也。”②悔恨;改悔。《国殇》:“首身离兮心不~。”③惩罚;惩处。《左传·成公十四年》:“~恶而劝善。”④苦于。《愚公移山》:“~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惩羹吹齑】齑,切成细末的冷食肉菜。言人曾被热羹烫过,以后吃冷菜也要吹一下。比喻戒惧过甚或矫枉过正。【惩创】惩戒;警戒。《尚书·吕刑》:“罚惩非死,人极于病~。”孔颖达疏:“言圣人之制刑罚,所以~罪过,非要使人死也。”【惩戒】1.引以为戒。班固《汉书·诸侯王表》:“~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2.惩治以示警戒。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禁锢终身,没入财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群下。”【惩劝】1.惩恶劝善。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信赏罚以验~,纠游戏以杜奸邪。”2.赏罚。《晋书·应詹传》:“~必行,故历世长久。”【惩艾】惩治,惩戒。《汉书·丙吉传》:“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忿窒欲】克制愤怒,遏止情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ēng①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死。”【辨】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uī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毛而求小疵。”②风吹。《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衣。”③吹奏。苏轼《赤壁赋》:“客有~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④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清:指幽雅的。)【吹拂】1.微风拂动物体。2.比喻揄扬或汲引。【吹嘘】1.夸大地宣扬。2.嘴里嘘气。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ī切碎的姜、葱、蒜等。《九章·惜诵》:“惩于羹者而吹~兮。”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