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杯羹之让 > 杯羹之让的成语解释

杯羹之让

读音(发音): bēi gēng zhī ràng

详细解释(意思):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出处(典故):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示例:

杯羹之让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杯"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羹"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让"的成语

杯羹之让相关推荐

成语"杯羹之让"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杯羹之让"逐字解释参考

bēi(1)杯子:茶~|~盘狼藉|~酒言欢。(2)杯状的锦标:银~。【杯赛】国际球类比赛中以奖杯奖给优胜者的比赛。如台维斯杯网球赛。【杯子】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gēng①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死。”【辨】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àng①责问;责备。《左传·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请见,公使~之,且辞焉。”②谦让;礼让。《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③让给;让位给。《五蠹》:“夫古之~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④亚于;比……差。《西厢记诸宫调》:“此个阁儿虽小,其间趣不~林泉。”⑤推辞;拒绝。《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⑥让开;躲开。《唐翁猎虎》:“虎扑至,侧首~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