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
读音(发音): dāng tóu bàng hè
详细解释(意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典故):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示例: 那日程希明~,未免触动了天良。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
当头棒喝成语接龙
- 河东狮吼
- 何患无辞
- 褐衣不完
- 何乐而不为
- 河东狮子吼
- 河水不洗船
- 何足为奇
- 何乐不为
- 何罪之有
- 何其毒也
- 和蔼近人
- 何去何从
- 和蔼可亲
- 何所不为
- 和璧隋珠
- 和而不唱
- 何所不有
- 和而不同
- 何所不至
- 和风丽日
- 何足道哉
- 和风细雨
- 何足挂齿
- 何必当初
- 何足介意
- 和光同尘
- 和睦相处
- 河奔海聚
- 河伯为患
- 和盘托出
第一个字为"当"的成语
- 当耳边风
- 当耳旁风
- 当风秉烛
- 当机立断
- 当机立决
- 当家理纪
- 当务始终
- 当家立计
- 当场出彩
- 当家立纪
- 当场出丑
- 当家立事
- 当断不断
- 当家立业
- 当家作主
- 当今无辈
- 当头一棒
- 当局者迷
- 当务之急
- 当立之年
- 当刑而王
- 当门抵户
- 当行本色
- 当面错过
- 当行出色
- 当仁不让
- 当之无愧
- 当世才度
- 当之有愧
- 当轴处中
- 当世无双
- 当着不着
- 当头棒喝
- 当头对面
第二个字为"头"的成语
- 断头将军
- 都头异姓
- 昂头阔步
- 昂头天外
- 昂头挺胸
- 鳌头独占
- 傲头傲脑
- 白头相并
- 白头相守
- 白头偕老
- 白头之叹
- 白头不终
- 白头到老
- 白头而新
- 白头如新
- 巴头探脑
- 抱头痛哭
- 抱头大哭
- 抱头鼠窜
- 豹头环眼
- 鼻头出火
- 笔头生花
- 顾头不顾尾
- 蚕头燕尾
- 藏头亢脑
- 藏头露尾
- 草头天子
- 口头禅
- 彻头彻尾
- 出头露面
- 出头之日
- 床头金尽
- 垂头塞耳
- 垂头丧气
- 垂头铩羽
- 垂头塌翅
- 垂头搨翼
- 从头彻尾
- 从头到尾
- 从头至尾
- 大头小尾
- 呆头呆脑
- 戴头识脸
- 当头一棒
- 当头棒喝
- 当头对面
- 刀头剑首
- 刀头舔蜜
- 刀头燕尾
- 道头会尾
- 道头知尾
- 低头耷脑
- 低头搭脑
- 低头哈腰
- 低头丧气
- 点头哈腰
- 点头会意
- 点头咂嘴
- 点头之交
- 掉头鼠窜
- 钉头磷磷
- 对头冤家
- 方头不劣
- 方头不律
- 肥头大耳
- 肥头大面
- 肥头胖耳
- 奉头鼠窜
- 佛头加秽
- 佛头著粪
- 佛头着粪
- 浮头滑脑
- 改头换面
- 改头换尾
- 盖头换面
- 竿头日进
- 竿头日上
- 竿头一步
- 竿头直上
- 岗头泽底
- 高头大马
- 高头讲章
- 狗头军师
- 狗头鼠脑
- 鬼头鬼脑
- 鬼头滑脑
- 猴头猴脑
- 虎头虎脑
- 虎头蛇尾
- 虎头燕颔
- 滑头滑脑
- 灰头土脸
- 灰头土面
- 回头是岸
- 昏头搭脑
- 昏头打脑
- 昏头昏脑
- 昏头晕脑
- 昏头转向
- 鸡头鱼刺
- 交头互耳
- 交头接耳
- 街头巷底
- 街头巷尾
- 剑头一吷
- 焦头烂额
- 臼头深目
- 倔头强脑
- 科头箕踞
- 科头跣足
- 磕头礼拜
- 磕头碰脑
- 磕头如捣
- 空头支票
- 楞头呆脑
- 楞头磕脑
- 楞头楞脑
- 愣头愣脑
- 两头白面
- 两头和番
- 两头三面
- 两头三绪
- 龙头锯角
- 龙头蛇尾
- 陇头音信
- 乱头粗服
- 埋头顾影
- 埋头苦干
- 卖头卖脚
- 没头苍蝇
- 没头没脸
- 没头没脑
- 眉头不伸
- 眉头眼尾
- 蒙头转向
- 迷头认影
- 描头画角
- 摸头不着
- 木头木脑
- 年头月尾
- 牛头马面
- 抛头露面
- 蓬头赤脚
- 蓬头垢面
- 捧头鼠窜
- 蓬头历齿
- 蓬头厉齿
- 蓬头跣足
- 品头论足
- 品头评足
- 品头题足
- 平头正脸
- 评头论脚
- 评头论足
- 评头品足
- 破头烂额
- 披头盖脑
- 披头散发
- 劈头盖脸
- 齐头并进
- 千头万序
- 千头万绪
- 掐头去尾
- 墙头马上
- 人头畜鸣
- 容头过身
- 三头对案
- 三头两面
- 三头两日
- 三头两绪
- 三头六臂
- 三头六面
- 三头六证
- 三头八臂
- 搔头摸耳
- 搔头弄姿
- 搔头抓耳
- 傻头傻脑
- 少头缺尾
- 蛇头鼠眼
- 伸头探脑
- 伸头缩颈
- 神头鬼脸
- 神头鬼面
- 舒头探脑
- 缩头缩颈
- 缩头缩脑
- 探头缩脑
- 探头探脑
- 铜头铁臂
- 铜头铁额
- 头头是道
- 团头聚面
- 兔头麞脑
- 万头攒动
- 乌头马角
- 无头告示
- 无头无尾
- 吴头楚尾
- 斜头歪脑
- 心头鹿撞
- 心头撞鹿
- 悬头刺股
- 摇头摆脑
- 摇头摆尾
- 摇头稾脑
- 摇头晃脑
- 摇头幌脑
- 摇头麰尾
- 摇头叹息
- 依头缕当
- 依头顺尾
- 鹰头雀脑
- 迎头赶上
- 迎头痛击
- 蝇头微利
- 蝇头蜗角
- 蝇头小楷
- 蝇头小利
- 油头粉面
- 油头光棍
- 油头滑脸
- 油头滑面
- 油头滑脑
- 有头没脑
- 有头无脑
- 有头无尾
- 有头有脸
- 有头有脑
- 有头有尾
- 源头活水
- 晕头转向
- 贼头狗脑
- 贼头鬼脑
- 贼头鼠脑
- 贼头贼脑
- 斩头沥血
- 斩头去尾
- 獐头鼠目
- 针头线脑
- 针头线尾
- 针头削铁
- 雉头狐腋
- 竹头木屑
- 撞头搕脑
- 撞头磕脑
- 走头无路
- 钻头就锁
- 钻头觅缝
第三个字为"棒"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喝"的成语
当头棒喝相关推荐
成语"当头棒喝"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当头棒喝"逐字解释参考
dāng①对着;面对。《木兰诗》:“~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又:“木兰~户织。”②在;处在。《石钟山记》:“有大石~中流。”《登泰山记》:“僻不~道者,皆不及往。”③在;在……时候(地方)。《兰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④担当;担任。《陈情表》:“猥以微贱,~侍东宫。”⑤承担;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罪愆。”⑥忍受。《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去彩,其实那热不可~。”⑦执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后序》:“北邀~国者相见。”⑧相当;对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⑨判决;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⑩抵敌;抵挡。《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操者。”⑾遮挡;遮蔽。《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南日。”⑿应当;应该。《陈情表》:“臣生~陨首,死~结草。”《陈涉世家》:“吾闻二世少子也,不~立,~立者乃公子扶苏。”⒀会;将会。《孔雀东南飞》:“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赤壁之战》:“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续发人众。”⒁要;将要;就要。《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焚汝庐,戕汝家矣!”⒂指过去的某一时间。《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dàng①合适恰当。《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兮。”《采草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②适合;适应。《促织》:“将无献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③当作。《战国策·齐策》:“安步以~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人。”④抵押。《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⑤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抽衣~药钱。”⑥抵得上;够得上。《游黄山记》:“因念黄山~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⑦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纲》:“~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⑧器物的底部。《韩子非·外储说右上》:“尝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可以盛水乎?’”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贤,后子孙必显。”【当路】⒈当权。⒉拦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留~|梳~|平~|分~。(3)(~儿)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4)(~儿)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呀!(5)(~儿)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6)(~儿)头目。(7)(~儿)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8)第一:~等|~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10)用在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趟|~一遍|~半本|~几个|~三天(=前面的三天)。(11)<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年(=去年或上一年)|~天(上一天)|~两年(=去年和前年,或某年以前的两年)|~三天(=昨天、前天和大前天,或某天以前的三天)。(12)临;接近:~五点就得动身|~鸡叫我就起来了|~吃饭要洗手。(13)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兼表数目不大:十~八块|三~五百。(11)量词。a)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牛|两~驴。b)用于蒜:一~蒜。另见tou。【头寸】(1)旧时指银行、钱庄等所拥有的款项。收多付少叫头寸多,收少付多叫头寸缺,结算收付差额叫轧(gá)头寸,借款弥补差额叫拆头寸。(2)指银根,如银根松也说头寸松,银根紧也说头寸紧。【头等】第一等;最高的:~舱|~大事|~重要任务。【头顶】头的顶部。【头发】<轻>人的前额以上、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伏】初伏。【头骨】构成头颅的骨头,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等。【头号】(1)第一号;最大号:~字。(2)最好的:~面粉。【头角】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露~|~峥嵘。【头巾】(1)古代男子裹头的纺织物;明清两代读书人裹头的纺织物。(2)现代妇女裹头的纺织物,多为正方形。【头颈】<方>脖子。【头口】<方>牲口。【头里】(1)前面:您~走,我马上就来|工作和学习,他样样都走在~。(2)事前:咱们把话说在~,不要事后翻悔。【头领】首领(多见于早期白话)。【头颅】人的头:抛~,洒热血。【头路】1头等的(货物等)。【头路】2<方>(1)头发朝不同方向梳时中间露出头皮的一道缝儿。(2)头绪。【头马】马群或马帮中领头的马。【头面】<轻>旧时妇女头上妆饰品的总称。【头面人物】指社会上有较大势力和声望的人物(多含贬义)。【头目】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多含贬义):大~|小~。【头难】<方>(做事)起头时感觉困难: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一阵就容易了。【头脑】(1)脑筋;思想能力:~清楚|胜利冲昏~。(2)头绪:摸不着~(弄不清头绪)。(3)<口>首领。【头年】(1)第一年:三年看~。(2)<方>去年或上一年。【头皮】(1)头顶及其周围的皮肤:挠着~想主意。(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碎屑。【头钱】旧时赌博抽头所得的钱。【头人】旧时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中的首领。【头晌】<方>上午。【头生】(1)第一胎生的。(2)(~儿)第一胎生下的孩子。【头绳】(1)(~儿)用棉、毛、塑料等制成的细绳子,主要用来扎发髻或辫子。(2)<方>毛线。【头虱】虱子的一种,体长形,灰白色,有的带黑色或黄色,脚短而粗。寄生在人的头发里。卵白色。头虱能传播斑疹伤寒等疾病。【头套】一种化装用具,套在演员头上,使头型、发式等符合某种需要。【头疼】头痛。【头天】(1)上一天。(2)第一天。【头痛】头部疼痛,比喻感到为难或讨厌。【头头儿】<口>某单位或某集团的为首的人。【头陀】指行脚乞食的和尚。[梵dhūta]【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头像】肩部以上的人像。【头囟儿】<方>囟门。【头胸部】某些节肢动物(如螃蟹、虾)的头部和胸部紧连在一起,合称为头胸部。【头绪】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茫无~。【头癣】皮肤病,病原体是霉菌,有白癣和黄癣两种,能传染。【头雁】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头羊】羊群中领头的羊。【头油】抹在头发上的油质化妆品。【头晕】头昏、眼花、身体摇动的感觉。参看〖眩晕〗。【头针疗法】按照不同病症在头皮上选取相关的特定区域进行针刺的方法。主要适应于脑源性疾患,如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动脉内膜炎等后遗症一类疾患。【头状花序】花序的一种,花轴很短,顶端扩大,呈扁平的盘状或球形,上面生许多没有花梗的花,如菊、向日葵的花序。【头子】首领(含贬义):土匪~|流氓~。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bàng(1)棍子:木~|炭精~。(2)<口>(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小伙子|字写得真~|功课~。【棒冰】<方>冰棍儿。【棒槌】<轻>捶打用的木棒(多用来洗衣服)。【棒儿香】用细的竹棍或木棍做芯子的香。【棒喝】(1)佛教的一派(禅宗)接待初学的人,常常对来学者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令其立即回答问题。(2)比喻促人猛醒的警告:当头~。【棒球】(1)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规则和用具都象垒球而稍有不同,场地比垒球的大。(2)棒球运动使用的球,较垒球小而硬。【棒头】<方>玉米。【棒子】(1)棍子。(2)<方>玉米。【棒子面】<方>(~儿)玉米面。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hè大声喊叫:吆~|~问|大~一声。另见hē。【喝彩】大声叫好:齐声~|全场的人都喝起彩来。【喝倒彩】喊倒好儿。参看〖倒好儿〗。【喝道】封建时代官员出门时,前面引路的差役喝令行人让路,表示威风。【喝令】大声命令。【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