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瘠民贫
读音(发音): dì jí mín pín
详细解释(意思):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出处(典故):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示例: 这些业绩表现在以~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 ★《解放日报》1946.4.28
地瘠民贫成语接龙
- 贫贱不移
- 贫嘴滑舌
- 贫贱骄人
- 贫嘴贱舌
- 拼死拼活
- 品而第之
- 贫贱糟糠
- 贫病交攻
- 品貌非凡
- 贫贱之交
- 贫病交加
- 品头论足
- 贫贱之知
- 贫病交迫
- 品头评足
- 贫困潦倒
- 贫病交侵
- 贫无立锥
- 品头题足
- 贫不学俭
- 贫无置锥
- 贫而乐道
- 品学兼优
- 贫嘴薄舌
- 品竹弹丝
- 贫而无谄
- 贫嘴恶舌
- 品竹调丝
- 品竹调弦
- 牝鸡晨鸣
第一个字为"地"的成语
- 地动山摧
- 地动山摇
- 地负海涵
- 地覆天翻
- 地北天南
- 地崩山摧
- 地坼天崩
- 地丑德齐
- 地丑力敌
- 地大物博
- 地角天涯
- 地久天长
- 地旷人稀
- 地老天荒
- 地老天昏
- 地利人和
- 地灵人杰
- 地广人希
- 地平天成
- 地广人稀
- 地上天宫
- 地棘天荆
- 地上天官
- 地瘠民贫
- 地塌天荒
- 地网天罗
- 地下修文
- 地狱变相
- 地主之仪
- 地主之谊
第二个字为"瘠"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民"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贫"的成语
地瘠民贫相关推荐
成语"地瘠民贫"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地瘠民贫"逐字解释参考
dì①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渺沧海之一粟。”②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之出,竭其庐之人。”③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方千里,百二十城。”④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⑤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⑥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⑦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大匾。”⑧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起一阵大风。”【地镜】⒈地面的积水。⒉传说中的宝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í①瘦,与“肥”相对。《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行若将不胜其衣然。”②薄;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何必~鲁以肥杞。”zì①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引】指躯体。晁错《论贵粟疏》:“而国亡捐~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瘠色】容貌毁损。【瘠土】不肥沃的土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ín①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有士~,有商~,有农~,有工~。”②人。《五蠹》:“上古之世,……~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多疾病。”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ín①贫穷,与“富”相对。《季氏将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而患不安。”②缺乏;不足。《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而~于一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