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东抄西袭 > 东抄西袭的成语解释

东抄西袭

读音(发音): dōng chāo xī xí

详细解释(意思):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出处(典故):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示例:

东抄西袭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东"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抄"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西"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袭"的成语

东抄西袭相关推荐

成语"东抄西袭"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东抄西袭"逐字解释参考

dōng①东方;东边。《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又】向东;朝东。《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②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东床】指女婿。【东第】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āo①叉取。李白《大猎赋》:“~獑猢,揽貊(豸国)。”②掠夺。《后汉书·郭伋传》:“时匈奴数~郡界,边境苦之。”③从侧面或近路过去。④用匙取物。韩愈《赠刘师服》诗:“匙~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⑤誊写,抄录。《晋书·纪瞻传》:“好读书,或手自~写。”⑥古代十撮为一抄。《孙子算经》:“十撮为一~,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抄暴】劫掠滋扰。《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转盛,~日增。”【抄撮】1.摘录,摘抄。2.超拔。3.微细。《刘子·从化》:“钧石虽平,不能无~之较。”【抄掇】摘录。《新唐书·儒学传下》:“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诸儒共非之。”【抄夺】抢劫。《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掠】抢劫,掠取财物。《魏书·太祖记》:“~诸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①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阁床。”【又】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②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矣。”【西塾】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í①衣物的全套。《汉书·昭帝纪》:“赐衣被一~。”②重衣;衣服上再加穿或被子上面再加盖。《教战守策》:“风则~裘,雨则御盖。”③重叠;重复。《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月。”④沿袭;因循。《少年中国说》:“是语也,盖~译欧西人之言也。”⑤承袭;继承。《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子胡亥~位。”⑥袭击乘人不备发动进攻。《殽之战》:“劳师以~远,非所闻也。”⑦侵袭。《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衣裙。”【袭杂】错杂。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