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剪烛西窗 > 剪烛西窗的成语解释

剪烛西窗

读音(发音): jiǎn zhú xī chuāng

详细解释(意思):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典故):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 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如得良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剪烛西窗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剪"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烛"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西"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窗"的成语

剪烛西窗相关推荐

成语"剪烛西窗"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剪烛西窗"逐字解释参考

jiǎn(1)剪刀。(2)形状象剪刀的器具:夹~|火~。(3)用剪刀等使细的或薄片的东西断开:~裁|~纸。(4)除去:~除。【剪裁】(1)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2)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把情节这样复杂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需要很好地加以~的。【剪彩】在新造车船出厂、道路桥梁首次通车、大建筑物落成或展览会等开幕时举行的仪式上剪断彩带。【剪除】铲除(恶势力);消灭(坏人)。【剪床】剪金属薄板用的机床。剪床所用的刀具由两片合成,刀片的一边有刃,作用跟常用的剪刀相同。【剪刀】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铁制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剪刀差】一般指工业品的价格比农业品的价格高时,两者之间的差额。用统计图来表示这种差额时,图上形成剪刀张开的形状,因此称为剪刀差。【剪辑】(1)电影制片工序之一,按照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把拍摄好的许多镜头,经过选择、删剪、整理,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2)经过选择、剪裁,重新编排:~照片|话剧录音~。【剪接】剪辑①。【剪径】拦路抢劫(多见于早期白话)。【剪毛机】剪羊毛的机器。由机体、剪割刀片、传动装置组成。利用动刀片往复运动时与定刀片之间产生的切剪作用,将羊毛剪下。【剪票】铁路或公路上查票时,用钳子状的器具在车票的边缘剪出缺口。【剪切力】使物体发生剪切形变的力叫做剪切力。参看〖剪切形变〗。【剪切形变】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引起的形变。如用剪刀剪东西时就产生这种形变。也叫切变。【剪秋萝】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花白色或红色。产在我国北部地区。供观赏。【剪贴】(1)把资料从书报上剪下来,贴在卡片或本子上。(2)儿童的一种手工,用彩色的纸剪成人或东西的形象,贴在纸或别的东西上。【剪影】(1)照人脸或人体的轮廓剪纸成形。(2)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剪纸】民间工艺,用纸剪成或刻出人物、花草、鸟兽等的形象。也指剪成或刻出的工艺品。【剪纸片】美术片的一种,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剪成许多剪纸,再用摄影机的拍摄而成。【剪纸片儿】<口>剪纸片。【剪子】剪刀。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ú(1)蜡烛:火~|洞房花~。(2)<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3)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烛光】发光强度的单位,一烛光旧时指直径为2.2厘米,质量为75.5克的鲸油烛,每小时燃烧7.78克,火焰高度为4.5厘米,沿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现在指完全辐射的物体,在白金凝固点温度下,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厘米面积的发光强度。【烛花】蜡烛燃烧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烛泪】指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油。【烛台】插蜡烛的器具,多用金属制成。【烛照】<书>照亮:阳光~万物。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ī①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阁床。”【又】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②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矣。”【西塾】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uāng(~儿)窗户:玻璃~|门~户壁|~明几净。【窗洞】(~儿)墙上开的通气透光的洞。【窗格子】窗户上用木条或铁条交错制成的格子。【窗户】<轻>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窗花】(~儿)剪纸的一种,多作窗户上的装饰。【窗口】(1)(~儿)窗户跟前。(2)(售票室、挂号室等)墙上开的窗形的口,有活扇可以开关。【窗帘】(~儿)挡窗户的东西,用布、绸子、呢绒等制成,或用线编织而成。【窗棂子】<方>窗格子。【窗纱】安在窗户上的冷布、铁纱等。【窗台】(~儿)托着窗框的平面部分。【窗屉子】<方>窗户上糊冷布或钉铁钞用的木框子。【窗沿】窗台。【窗子】窗户。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