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
读音(发音): gài guān dìng lùn
详细解释(意思):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出处(典故): 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示例:
盖棺定论成语接龙
- 论功封赏
- 轮扁斫轮
- 论功受赏
- 轮焉奂焉
- 论功行封
- 论辩风生
- 论功行赏
- 论长道短
- 论黄数白
- 论长说短
- 论黄数黑
- 沦肌浃髓
- 论道经邦
- 沦浃肌髓
- 论今说古
- 论德使能
- 沦落风尘
- 论列是非
- 论短道长
- 论千论万
- 论甘忌辛
- 论世知人
- 论高寡合
- 论心定罪
- 论议风生
- 论资排辈
- 轮替
- 轮流
- 轮廓
- 论说文
第一个字为"盖"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棺"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定"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论"的成语
- 不根之论
- 不刊之论
- 不易之论
- 粲花之论
- 长篇大论
- 长谈阔论
- 持平之论
- 齿牙余论
- 齿牙馀论
- 存而不论
- 大发谬论
- 大发议论
- 谠言嘉论
- 耳食之论
- 放言高论
- 盖棺定论
- 高谈大论
- 高谈弘论
- 高谈阔论
- 高谈虚论
- 格杀不论
- 格杀弗论
- 格杀无论
- 格杀勿论
- 姑置勿论
- 闳言高论
- 纪纲人论
- 面争庭论
- 目睫之论
- 平心而论
- 奇谈怪论
- 涩于言论
- 上篇上论
- 天道宁论
- 同日而论
- 危言竦论
- 危言高论
- 危言核论
- 违心之论
- 相提并论
- 一概而论
- 一偏之论
- 又当别论
- 迂谈阔论
- 又作别论
- 凿空之论
- 直言正论
- 诛心之论
- 自有公论
盖棺定论相关推荐
成语"盖棺定论"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盖棺定论"逐字解释参考
gài①用草编的覆盖物。【引】器物的盖子。《项脊轩志》:“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矣。”【又】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相属于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②遮盖;掩盖。《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叶叶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庐,笼~四野。”③胜过;超过。《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世。”《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众士仰慕。”④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游褒禅山记》:“~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⑤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与妻书》:“吾之意~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⑥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六国论》:“~失强援,不能独完。”⑦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hé通“盍”。①何;怎么。《庖丁解牛》:“技~至此乎?”②兼词,何不。《齐桓晋文之事》:“~亦反其本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ān棺材:盖~论定。【棺材】<轻>装殓死人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棺木】棺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dìng①安定;稳定。《出师表》:“今南方已~。”《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②平定。《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③停止;平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后序》:“痛~思痛,痛何如哉!”④决定;确定。《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赤壁之战》:“愿早~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⑤固定。《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月哉。”⑥镇定。《谭嗣同》:“指挥若~。”⑦约定。《明湖居听书》:“桌子却都帖着‘抚院~’‘学院~’等类红纸条儿。”⑧一定。《窦娥冤》:“~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⑨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举世未见之,其名~谁传。”【定数】一定的气数、命运,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ùn①讨论;议论。《出师表》:“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②评定赏罚;判定。《出师表》:“宜付有司~其刑赏。”③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魏晋。”④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⑤研究;研讨。《五蠹》:“~世之事,因为之备。”⑥言论;主张;学说。《甘藷疏序》:“余不侫,独持迂~。”⑦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