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诛心之论 > 诛心之论的成语解释

诛心之论

读音(发音): zhū xīn zhī lùn

详细解释(意思):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典故): 《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示例: 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如何不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诛心之论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诛"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心"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论"的成语

诛心之论相关推荐

成语"诛心之论"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诛心之论"逐字解释参考

zhū①要求;索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②责备;谴责。《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③征伐;讨伐。《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暴秦。”④惩罚。《荀子·富国》:“~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⑤杀。《鸿门宴》:“立~杀曹无伤。”【又】被杀死。《六国论》:“洎牧以谗~。”【诛求】勒索。【诛愚】愚昧迟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n①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②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③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④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⑤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心志】内心;意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ùn①讨论;议论。《出师表》:“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②评定赏罚;判定。《出师表》:“宜付有司~其刑赏。”③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魏晋。”④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⑤研究;研讨。《五蠹》:“~世之事,因为之备。”⑥言论;主张;学说。《甘藷疏序》:“余不侫,独持迂~。”⑦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