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扪参历井 > 扪参历井的成语解释

扪参历井

读音(发音): mén shēn lì jǐng

详细解释(意思):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

出处(典故): 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

示例: 挹斗扬箕误有名,~信浮生。 ★清·钱谦益《剡城》诗之二

扪参历井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扪"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参"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历"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井"的成语

扪参历井相关推荐

成语"扪参历井"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扪参历井"逐字解释参考

mén①持;捉。《晋书·苻坚载记下》:“桓温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世之事,~虱而言,旁若无人。”②摸。李白《蜀道难》:“~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ān①参与;参加。《柳敬停传》:“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机密。”《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预新政。”②检验;检查。《劝学》:“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③参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国语》以博其趣;~之《离骚》以致其幽。”④古代下级见上级叫参,见“参拜”。⑤弹劾。《谭嗣同》:“即如前年胡景桂~劾慰帅一事。”cēn见“参差。”sān三;三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国:国都。)【辨】三,参。“三”的意义比“参”广,“参”只用于“配合成三”或“三分”。该用“参”的地方有时可以用“三”,但该用“三”的地方不能用“参”。“三”在古代汉语中有时表示多数,“参”则无此用法。shēn①星宿名。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与商。”②药用植物名。《林黛玉进贾府》:“如今还是吃人~养荣丸。”【参拜】下属谒见长官。【参乘】即“骖乘”,坐在车子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司马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樊哙。’”【参天】高耸在天空中。【参赞】参谋;协助。《南史·王俭传》:“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大业。”【参佐】僚属,部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基上疏固让,归功~。”【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披拂。”《柳毅传》:“明珰满身,绡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ì①历书;历法。《孔雀东南飞》:“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②经过;经历。《后序》:“~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③越过;度过。《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块。”④指时间上的经历。《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三世。”⑤各个;逐个。《谭嗣同》:“先遣内侍持~朝圣训授君。”⑥屡次;连续。《陈情表》:“~职郎署。”【历块】⒈跨过土地,形容急速。⒉良马,比喻良才。【历历】形容清晰分明。【历数】⒈推算节气之度。⒉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ǐng①水井。《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之泉。”②井田。《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井华】井水的精华,清晨首次所汲的井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