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惊惶失措 > 惊惶失措的成语解释

惊惶失措

读音(发音): jīng huáng shī cuò

详细解释(意思):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典故):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 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惊惶失措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惊"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惶"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失"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措"的成语

惊惶失措相关推荐

成语"惊惶失措"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惊惶失措"逐字解释参考

jīng①马受刺激而行动失常。《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柳毅传》:“鸟起马~,疾逸道左。”②惊骇;惊慌。《促织》:“面如土色,大~。”【又】使……惊骇、惊慌。《梦游天姥吟留别》:“慄深林兮~层巅。”《序》:“直可~天地,泣鬼神。”③惊讶;惊奇。《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问所从来。”④惊动;震动。《滕王阁序》:“雁阵~寒,声断衡阳之浦。”《阿房宫赋》:“雷霆乍~,宫车过也。”⑤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涛拍岸。”⑥起动。《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uáng①恐惧;惊慌。《荆轲刺秦王》:“卒~急不知所为。”《过零丁洋》:“~恐滩头说~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惶】⒈恐惧不安的样子。⒉匆遽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ī①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边和。”②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道。”③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④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⑤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喜问京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uò①放置;安放。《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手足。”王符《潜夫论·德化》:“放之大荒之外,~之幽冥之内。”(放:驱逐。大荒:边远的地方。幽冥:昏暗的地方。)这个意义又写作“厝”。②施行。《周易·系辞上》:“举而~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又】处理,置办。《宋史·徽宗纪》:“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置。”③废弃;放弃。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也。”④通“错”。交错;间杂。《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外]迫貉路,内~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zé通“笮”。压。《史记·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与争门,~指。”(指:手指。)【措大】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措身】也作“厝身”。安身;置身。《后汉书·郎顗传》:“人贱言废,当受诛罚,征营惶怖,靡知~。”【措手】也作“厝手”。着手处理;插手。《晋书·刘弘传》:“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地。”【措意】注意;着意;留意。王充《论衡》:“用心~,何其不平也?”【措置】安放;处理。《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躇无所~,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