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吮血
读音(发音): mó yá shǔn xuè
详细解释(意思):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出处(典故):
示例:
磨牙吮血成语接龙
- 卸磨杀驴
- 邪不压正
- 血海深仇
- 叶公好龙
- 血流漂杵
- 血口喷人
- 谢客
- 谢绝
- 谢
- 卸装
- 卸妆
- 懈怠
- 懈弛
- 胁制
- 胁从
- 邪途
- 邪说
- 邪曲
- 邪
- 邪气
- 邪僻
- 邪派
- 邪念
- 邪路
- 邪教
- 邪恶小人
- 邪恶
- 邪道
- 泄气
- 泄密
第一个字为"磨"的成语
- 磨杵成针
- 磨杵作针
- 磨穿铁鞋
- 磨穿铁砚
- 磨刀擦枪
- 磨刀霍霍
- 磨砻镌切
- 磨砖成镜
- 磨砥刻厉
- 磨盘两圆
- 磨盾之暇
- 磨铅策蹇
- 磨棱刓角
- 磨厉以须
- 磨拳擦掌
- 磨砺以须
- 磨形炼性
- 磨砻底厉
- 磨牙吮血
- 磨砻砥砺
- 磨牙凿齿
- 磨砻浸灌
- 磨踵灭顶
第二个字为"牙"的成语
- 犬牙交错
- 聱牙佶屈
- 聱牙戟口
- 聱牙诘曲
- 聱牙诘屈
- 齿牙春色
- 齿牙为猾
- 齿牙为祸
- 齿牙余论
- 齿牙馀惠
- 齿牙馀慧
- 齿牙馀论
- 齿牙之猾
- 打牙犯嘴
- 打牙配嘴
- 斗牙拌齿
- 辅牙相倚
- 高牙大纛
- 根牙盘错
- 根牙磐错
- 含牙带角
- 含牙戴角
- 锯牙钩爪
- 磕牙料嘴
- 嗑牙料嘴
- 伶牙俐齿
- 灵牙利齿
- 磨牙吮血
- 磨牙凿齿
- 能牙利齿
- 犬牙盘石
- 犬牙相错
- 犬牙相制
- 犬牙鹰爪
- 讪牙闲嗑
- 鼠牙雀角
- 挑牙料唇
- 象牙之塔
- 牙牙学语
- 咬牙恨齿
- 咬牙切齿
- 以牙还牙
- 张牙舞爪
- 龇牙咧嘴
- 龇牙裂嘴
第三个字为"吮"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血"的成语
- 抱璞泣血
- 苍蝇见血
- 苌弘碧血
- 丹心碧血
- 蹈锋饮血
- 杜鹃啼血
- 拊心泣血
- 金针见血
- 嚼穿龈血
- 抠心挖血
- 叩心泣血
- 刳精呕血
- 镂心呕血
- 磨牙吮血
- 呕心滴血
- 呕心沥血
- 披肝沥血
- 剖心泣血
- 剖肝泣血
- 披心沥血
- 青肝碧血
- 茹毛饮血
- 一针见血
- 以水洗血
- 以血洗血
- 饮胆尝血
- 斩头沥血
- 枕戈饮血
- 枕戈泣血
- 椎牛歃血
- 椎心呕血
- 椎心泣血
磨牙吮血相关推荐
成语"磨牙吮血"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磨牙吮血"逐字解释参考
mó①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②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③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矣。”mò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莹】⒈磨治玉石。⒉磨物,使光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①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②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③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牙旗】将帅的大旗。【牙牙】婴儿学语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ǔn聚拢嘴唇而吸,嘬。李白《蜀道难》:“磨牙~血,杀菌如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亲。(3)比喻刚强热烈:~性。(4)指月经。另见xiě。【血癌】见〖白血病〗。【血案】凶杀案件。【血本】旧时指经商的老本儿。【血崩】(1)子宫出血病的一种,多由子宫病变、阴道构造异常或发生癌症等引起,症状是经期中出血量正常而经期以外常有流血现象。(2)见〖崩症〗。【血泊】大滩的血。【血沉】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血球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红血球下沉的速度叫血球沉降率,通称血沉。测定血沉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血防】对血吸虫病的防治。【血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制成的粉状物质,用作饲料和肥料。【血管】血液在全身中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参看〖动脉〗、〖静脉〗、〖毛细管〗。【血海】形容杀人流血:~深仇(因杀人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血汗】血和汗,象征辛勤的劳动:粮食是农民用~换来的,要十分爱惜。【血红】鲜红。【血红蛋白】血液中一种含铁和蛋白质的红色化合物,很容易与氧气或二氧化碳结合和分离。血液借血红蛋白从肺泡里吸取氧气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又从体内各个组织把二氧化碳带回肺脏,排出体外。血液呈红色就是由于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也叫血红素或血色素。【血糊糊】(~的)形容流出的鲜血附着皮肉或物体的样子:~的伤口|地上~的一片。【血花】飞溅的鲜血。【血迹】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斑斑。【血浆】血液中除血球、血小板之外的部分,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水、无机盐、营养物、激素、尿酸等。血浆经过毛细管过滤就成为组织液。【血枯病】中医指严重的贫血症。【血库】医院中储藏血液以备输血时应用的设备。【血亏】中医指贫血。【血泪】痛哭时眼睛里流出的血,比喻惨痛的遭遇:~家史。【血淋淋】(~的)(1)形容鲜血不断地流的样子。(2)比喻严酷;惨酷:~的事实|~的教训。【血脉】(1)中医指人体内的血管或血液循环。(2)血统:~相通。【血气】(1)精力:~方刚。(2)血性:有~的青年。【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属。【血清】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后取得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在血液凝固后才能分离出来。【血清病】因注射血清而引起的过敏性的疾病,症状是关节痛、生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血球】血液中的细胞,由红骨髓、脾脏等制造出来,分白血球和红血球两种。【血肉】(1)血液和肌肉:~之躯|~模糊。(2)比喻特别密切的关系:劳动人民~相连。【血色】皮肤红润的颜色。【血书】为了表示有极大的仇恨、冤屈或决心,用自己的血写成的遗书、诉状、志愿书等。【血栓】由于动脉硬化或血管内壁损伤等原因,心脏或血管内部由少量的血液凝结成的块状物,附着在心脏或血管的内壁上。血栓可能逐渐机化而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也可能脱落形成栓塞。【血水】流出来的稀薄的血。【血糖】血液中所含的糖,通常是葡萄糖,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血糖能变成肝和肌肉中的糖原,也能转变成脂肪。【血统】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血统工人】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工人(多指产业工人)。【血吸虫】寄生虫,灰白色,雌雄常合抱在一起。卵随粪便到水中,在水中孵化成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变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遇到入水的人、畜就钻入皮肤,侵入体内,变成成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肠内,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症状是发热、起风疹块、腹泻、有腹水、肝和脾肿大等。血吸虫病有的地区叫罗汉病。【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地区流行。通过皮肤接触血吸虫尾蚴而感染。虫体寄生于人肠系膜血管里。主要症状为肝脾肿大、腹胀、腹泻,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血洗】象用血洗了某个地方一样,形容残酷地屠杀人民。【血细胞】血液中的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能随血液流动分布全身。【血象】用化验的方法把血液中所含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的数目计算出来制成的图表,用做诊断的资料。【血小板】血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血球小,形状不规则。含有凝血致活素,能帮助血液凝固。【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血型】血液的类型,根据血细胞凝结现象的不同而分成O,A,B和AB四种。输血时,除O型可以输给任何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型外,必须用同型的血。【血性】刚强正直的气质:~汉子(有血性的人)。【血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出,经动脉、毛细管,把氧、养料、激素等输送给全身各部组织,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静脉带回心脏,再经肺动脉带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心脏,如此循环不已,叫做血循环。【血压】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舒张压。【血压计】量血压用的仪器,由橡皮袋、打气球和压力计构成。压力计通常是用水银装在带有刻度的玻璃管里制成的。【血液】(1)血①。(2)比喻主要的成分或力量等:石油是工业的~。【血衣】杀人者或被杀者的沾血的衣服。【血印】血迹。【血友病】血浆中缺少某种球蛋白的先天性疾病,特征是身体各部位(皮肤、肌肉、关节、内脏等)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受伤就出血,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常发生于男性而通过女性遗传。【血缘】血统。【血缘婚】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态。指同辈分的男女共为夫妻,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许发生性的关系。【血晕】1(xiěyùn)受伤后皮肤未破,呈红紫色。【血晕】2(xuèyùn)中医指产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晕绝的病症。【血债】指残杀人民的罪行。【血战】(1)指非常激烈的战斗:一场~。(2)进行殊死的战斗:~到底。【血肿】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血管,聚积在软组织内,使局部肿胀,这种现象叫做血肿。【血渍】血迹:~斑斑。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