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咬牙切齿 > 咬牙切齿的成语解释

咬牙切齿

读音(发音): yǎo yá qiè chǐ

详细解释(意思):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典故):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示例: 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尽要来杀张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咬牙切齿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咬"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牙"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切"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齿"的成语

咬牙切齿相关推荐

成语"咬牙切齿"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咬牙切齿"逐字解释参考

yǎo(1)上下牙齿用力对着(大多为了夹物体或使物体的一部分从整体分离):~紧牙关|用嘴~住绳子|让蛇~了一口|~了一口苹果。(2)钳子等夹住或齿轮、螺丝等互相卡住:~不住。(3)(狗)叫:鸡叫狗~。(4)受责难或审讯时牵扯别人(多指无辜的):反~一口。(5)<方>油漆等使有过敏性反应的人皮肤肿痛或发痒:我最怕漆~。(6)正确地念出(字的音);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字|~字眼儿|~文嚼字。【咬耳朵】<口>凑近人耳边低声说话,不使别人听见。【咬群】<口>(1)某个家畜常跟同类争斗。(2)比喻某个人常跟周围的人闹纠纷。【咬舌儿】(1)说话时舌尖常接触牙齿,因而发音不清。(2)说话咬舌儿的人。也叫咬舌子。【咬牙】(1)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切齿|恨得直~|~忍痛。(2)熟睡时上下牙齿相磨发声,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咬字儿】按照正确的或传统的音念出文章或唱出歌词、戏词中的字。【咬字眼儿】在措词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á①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②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③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牙旗】将帅的大旗。【牙牙】婴儿学语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而啖之。”②磨。《诗经·卫风·淇奥》:“如~如磋,如琢如磨。”qiè①贴近;切近。《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②恳切;深切。《柳毅传》:“迨诉频~,又得罪舅姑。”③迫切;急切。《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如是。”④严厉。《陈情表》:“诏书~峻,责臣逋慢。”⑤务必;一定。《失街亭》:“~宜小心在意。”【切云】接云。古代一种高帽的名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ǐ①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②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③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④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⑤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齿豁头童】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祝圣时。”【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齿舌】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齿亡舌存】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齿牙馀论】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