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凿齿
读音(发音): mó yá záo chǐ
详细解释(意思):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出处(典故):
示例:
磨牙凿齿成语接龙
- 池鱼笼鸟
- 叱咤风云
- 吃力不讨好
- 吃粮不管事
- 吃软不吃硬
- 吃硬不吃软
- 鸱目虎吻
- 鸱视虎顾
- 鸱视狼顾
- 吃穿用度
- 吃喝玩乐
- 鸱鸦嗜鼠
- 吃惊受怕
- 鸱张门户
- 吃苦耐劳
- 鸱张鼠伏
- 吃里扒外
- 鸱张蚁聚
- 吃里爬外
- 鸱张鱼烂
- 吃哑巴亏
- 嗤之以鼻
- 吃着不尽
- 痴儿呆女
- 池鱼林木
- 驰魂宕魄
- 驰魂夺魄
- 痴男怨女
- 驰马试剑
- 池鱼幕燕
第一个字为"磨"的成语
- 磨杵成针
- 磨杵作针
- 磨穿铁鞋
- 磨穿铁砚
- 磨刀擦枪
- 磨刀霍霍
- 磨砻镌切
- 磨砖成镜
- 磨砥刻厉
- 磨盘两圆
- 磨盾之暇
- 磨铅策蹇
- 磨棱刓角
- 磨厉以须
- 磨拳擦掌
- 磨砺以须
- 磨形炼性
- 磨砻底厉
- 磨牙吮血
- 磨砻砥砺
- 磨牙凿齿
- 磨砻浸灌
- 磨踵灭顶
第二个字为"牙"的成语
- 犬牙交错
- 聱牙佶屈
- 聱牙戟口
- 聱牙诘曲
- 聱牙诘屈
- 齿牙春色
- 齿牙为猾
- 齿牙为祸
- 齿牙余论
- 齿牙馀惠
- 齿牙馀慧
- 齿牙馀论
- 齿牙之猾
- 打牙犯嘴
- 打牙配嘴
- 斗牙拌齿
- 辅牙相倚
- 高牙大纛
- 根牙盘错
- 根牙磐错
- 含牙带角
- 含牙戴角
- 锯牙钩爪
- 磕牙料嘴
- 嗑牙料嘴
- 伶牙俐齿
- 灵牙利齿
- 磨牙吮血
- 磨牙凿齿
- 能牙利齿
- 犬牙盘石
- 犬牙相错
- 犬牙相制
- 犬牙鹰爪
- 讪牙闲嗑
- 鼠牙雀角
- 挑牙料唇
- 象牙之塔
- 牙牙学语
- 咬牙恨齿
- 咬牙切齿
- 以牙还牙
- 张牙舞爪
- 龇牙咧嘴
- 龇牙裂嘴
第三个字为"凿"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齿"的成语
- 蛾眉皓齿
- 不足挂齿
- 嗔目切齿
- 戴发含齿
- 戴眉含齿
- 斗牙拌齿
- 辅车唇齿
- 槁项没齿
- 共为唇齿
- 何足挂齿
- 黄发儿齿
- 裂眦嚼齿
- 伶牙俐齿
- 灵心慧齿
- 灵牙利齿
- 令人切齿
- 磨牙凿齿
- 明眸皓齿
- 能牙利齿
- 怒目切齿
- 蓬头历齿
- 蓬头厉齿
- 染须种齿
- 韶颜稚齿
- 搜根剔齿
- 投梭折齿
- 咬牙恨齿
- 咬牙切齿
- 朱唇皓齿
- 尊年尚齿
磨牙凿齿相关推荐
成语"磨牙凿齿"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磨牙凿齿"逐字解释参考
mó①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②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③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矣。”mò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莹】⒈磨治玉石。⒉磨物,使光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①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②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③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牙旗】将帅的大旗。【牙牙】婴儿学语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āo①凿子;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庄子·天道》:“释椎~而上。”②开凿;挖掘。《冯谖客孟尝君》:“请为君复~二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十二渠。”【又】水流冲刷。《雁荡山》:“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之穴。”③孔;窍。《周礼·考工记·轮人》:“量其~深,以为轮广。”④洞穴。《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⑤穿凿附会。《孟子·离娄下》:“所恶于智者,为其也~。”【凿空】⒈开通道路。⒉凭空议论,牵强附会。【凿枘】⒈圆凿方枘的略语。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故又比喻格格不入。⒉比喻互相投合,像榫眼和榫头一样。【凿凿】⒈鲜明的样子。⒉确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ǐ①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②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③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④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⑤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齿豁头童】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祝圣时。”【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齿舌】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齿亡舌存】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齿牙馀论】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