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毫弄管
读音(发音): niān háo nòng guǎn
详细解释(意思):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出处(典故):
示例:
拈毫弄管成语接龙
- 鳏寡孤独
- 观过知仁
- 冠绝一时
- 观今宜鉴古
- 关怀备至
- 关门打狗
- 观化听风
- 关门大吉
- 观机而动
- 关门落闩
- 观机而作
- 关情脉脉
- 观貌察色
- 关山迢递
- 观眉说眼
- 关山阻隔
- 观山玩水
- 关心民瘼
- 观往知来
- 关门闭户
- 观望不前
- 观场矮人
- 观衅伺隙
- 观风察俗
- 观形察色
- 观隅反三
- 观者成堵
- 观者如堵
- 观者如垛
- 观者如市
第一个字为"拈"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毫"的成语
- 辍毫栖牍
- 分毫析厘
- 分毫不差
- 分毫不取
- 分毫不爽
- 分毫不值
- 分毫无爽
- 挥毫落纸
- 拈毫弄管
- 剖毫析芒
- 秋毫不犯
- 秋毫见捐
- 秋毫无犯
- 秋毫勿犯
- 秋毫之末
- 析毫剖厘
- 析毫剖芒
- 一毫不苟
- 一毫不染
- 一毫千里
- 一毫不差
第三个字为"弄"的成语
- 搬口弄舌
- 班门弄斧
- 搬唇弄舌
- 抱子弄孙
- 插圈弄套
- 嘲风弄月
- 出乖弄丑
- 传杯弄盏
- 调脂弄粉
- 调墨弄笔
- 调朱弄粉
- 调唇弄舌
- 调嘴弄舌
- 调舌弄唇
- 调风弄月
- 鼓吻弄舌
- 鼓唇弄舌
- 顾影弄姿
- 含饴弄孙
- 潢池弄兵
- 火上弄冰
- 挤眉弄眼
- 卖乖弄俏
- 瞒神弄鬼
- 拿刀弄杖
- 拈毫弄管
- 拈花弄柳
- 拈花弄月
- 弄鬼弄神
- 弄神弄鬼
- 弄嘴弄舌
- 骑龙弄凤
- 搔首弄姿
- 搔头弄姿
- 使乖弄巧
- 说是弄非
- 踢天弄井
- 抟香弄粉
- 舞笔弄文
- 舞词弄札
- 舞文弄法
- 舞文弄墨
- 挟势弄权
- 吟风弄月
- 娱妻弄子
- 咂嘴弄唇
- 咂嘴弄舌
- 抓乖弄俏
- 装神弄鬼
第四个字为"管"的成语
拈毫弄管相关推荐
成语"拈毫弄管"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拈毫弄管"逐字解释参考
niān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阄儿|从罐子里~出一块糖◇~轻怕重。【拈阄儿】抓阄儿。【拈香】信神佛的人到庙里烧香。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háo①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②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③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òng①用手把玩、戏弄。《汉书·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之。”【引】戏耍;游戏。《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②作弄。《左传·襄公四年》:“愚~其民。”③演奏乐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饮卓氏,~琴。”④古代百戏乐舞中扮演肤色或表演节目为“弄”。唐代有“弄参军”,宋代有“弄悬丝傀儡”等。【弄臣】在帝王身边献媚狎玩的臣子。【弄翰】谓写文章及作画。【弄口】逞言巧辩;播弄是非。【弄瓦】瓦,纺缍。给幼女玩弄瓦,有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之意,后因称生女为“弄瓦”。【弄璋】璋,一种玉器。给男孩玩玉璋,有希望他将来具有像美玉一样的品德之意,后因称生男为“弄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ǎn①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又】泛指管乐。《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籥之音。”②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又】笔。《庄子·秋水》:“是直用~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与妻书》:“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形容之。”③钥匙。《殽之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④掌管;管理。《史记·范雎列传》:“李兑~赵,囚主父于沙丘。”⑤包管;保证。《西游记》:“陛下宽心,微臣~送陛下还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