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勿犯
读音(发音): qiū háo wù fàn
详细解释(意思):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出处(典故): 《北史·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示例:
秋毫勿犯成语接龙
- 番窠倒臼
- 番来覆去
- 幡然改途
- 幡然悔悟
- 翻肠搅肚
- 翻复无常
- 翻天覆地
- 翻黄倒皁
- 翻天作地
- 翻黄倒皂
- 翻箱倒柜
- 翻江倒海
- 翻箱倒箧
- 翻江搅海
- 翻云覆雨
- 翻空出奇
- 凡才浅识
- 翻来覆去
- 凡夫肉眼
- 翻然改进
- 凡夫俗子
- 翻然改图
- 凡偶近器
- 翻然悔悟
- 凡胎肉眼
- 翻山越岭
- 凡胎浊骨
- 繁荣富强
- 反哺之私
- 凡胎浊体
第一个字为"秋"的成语
- 秋月春风
- 秋风扫落叶
- 秋波盈盈
- 秋风过耳
- 秋风落叶
- 秋风扫叶
- 秋风团扇
- 秋风纨扇
- 秋高马肥
- 秋高气和
- 秋高气爽
- 秋高气肃
- 秋毫不犯
- 秋收东藏
- 秋毫见捐
- 秋收冬藏
- 秋毫无犯
- 秋水伊人
- 秋毫勿犯
- 秋水盈盈
- 秋毫之末
- 秋荼密网
- 秋豪之末
- 秋行夏令
- 秋后算账
- 秋色平分
- 秋月春花
- 秋扇见捐
- 秋月寒江
- 秋实春华
第二个字为"毫"的成语
- 辍毫栖牍
- 分毫析厘
- 分毫不差
- 分毫不取
- 分毫不爽
- 分毫不值
- 分毫无爽
- 挥毫落纸
- 拈毫弄管
- 剖毫析芒
- 秋毫不犯
- 秋毫见捐
- 秋毫无犯
- 秋毫勿犯
- 秋毫之末
- 析毫剖厘
- 析毫剖芒
- 一毫不苟
- 一毫不染
- 一毫千里
- 一毫不差
第三个字为"勿"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犯"的成语
秋毫勿犯相关推荐
成语"秋毫勿犯"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秋毫勿犯"逐字解释参考
qiū①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②年。《五蠹》:“穰岁之~,疏客必食。”③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以为期。”《滕王阁序》:“~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送客湓浦口。”④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秋娘】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⒈秋天的水。⒉喻剑。⒊喻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o①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②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③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ù①别;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不,表示对动作的否定。《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即患秦兵之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àn①侵犯。《左传·城濮之战》:“胥臣蒙马以虎皮,先~陈蔡。”②触犯;冒犯。《出师表》:“若有作奸~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危害。《国语·楚语》:“若防大川焉,溃而所~必大矣。”④冒;冒着;顶着。《捕蛇者说》:“盖一岁之~死者二焉。”⑤使用。《孙子·九地》:“~三军之众,若使一人。”⑥罪犯;犯人。《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同谋多人者。”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