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烟九点
读音(发音): qí yān jiǔ diǎn
详细解释(意思):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出处(典故):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示例:
齐烟九点成语接龙
- 电光朝露
- 掂斤播两
- 点金乏术
- 颠来倒去
- 颠鸾倒凤
- 颠毛种种
- 颠沛流离
- 颠仆流离
- 颠扑不磨
- 颠扑不破
- 点金成铁
- 颠乾倒坤
- 颠三倒四
- 点金无术
- 颠衣到裳
- 点金作铁
- 点睛之笔
- 典谟训诰
- 点石成金
- 典妻鬻子
- 点石为金
- 典身卖命
- 点手划脚
- 典则俊雅
- 点手莋脚
- 典章文物
- 点水不漏
- 点铁成金
- 电掣风驰
- 点头哈腰
第一个字为"齐"的成语
- 齐镳并驱
- 齐大非偶
- 齐大非耦
- 齐东野语
- 齐轨连辔
- 齐家治国
- 齐量等观
- 齐纨鲁缟
- 齐眉举案
- 齐名并价
- 齐王舍牛
- 齐驱并驾
- 齐心并力
- 齐驱并进
- 齐驱并骤
- 齐趋并驾
- 齐人攫金
- 齐天洪福
- 齐头并进
- 齐心协力
- 齐心一力
- 齐烟九点
- 齐足并驱
- 齐心涤虑
- 齐心合力
- 齐心戮力
- 齐心同力
第二个字为"烟"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九"的成语
- 十病九痛
- 八街九陌
- 十年九不遇
- 愁肠九回
- 愁肠九转
- 凤引九雏
- 含笑九泉
- 鹤鸣九皋
- 回肠九转
- 九天九地
- 龙生九种
- 龙生九子
- 七贞九烈
- 齐烟九点
- 三等九般
- 三等九格
- 三回九转
- 三教九流
- 三跪九叩
- 三槐九棘
- 三六九等
- 三旬九食
- 三贞九烈
- 十成九稳
- 十米九糠
- 十眠九坐
- 十拿九稳
- 十拷九棒
- 十室九空
- 十亲九故
- 十室九匮
- 十亲九眷
- 十羊九牧
- 十人九慕
- 十死九活
- 十生九死
- 十转九空
- 十捉九着
- 四海九州
- 四姻九戚
- 天保九如
- 箫韶九成
- 言重九鼎
- 羊肠九曲
- 养音九皋
- 一挥九制
- 一匡九合
- 一牛九锁
- 一日九迁
- 一生九死
- 一岁九迁
- 一言九鼎
- 羿射九日
- 沅江九肋
第四个字为"点"的成语
齐烟九点相关推荐
成语"齐烟九点"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齐烟九点"逐字解释参考
qí①相同;等同;一样。《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光。”《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②整齐,达到同一高度。《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又】使……整齐;使……一致。《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同,则宜安抚。”《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吴榜以击汰。”③整顿;治理。《少年中国说》:“修身、~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导之以德,~之以礼。”④一齐;同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飞,秋水共一色。”《与妻书》:“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下。”《冯婉贞》:“于是众枪~发,敌人纷堕如落叶。”⑤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屈原列传》:“而~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孙膑减灶》:“韩告急于~。”jì①通“剂”。调配;配制。《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②通“剂”。药剂。《扁鹊见蔡桓公》:“在肠胃,火~之所及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ān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赤壁之战》:“顷之,~炎张天。”②空中的云气。《岳阳楼记》:“长~一空,皓月千里。”③可制墨的黑灰。晁氏《墨经·公》:“墨取庐山松~。”【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烟尘】灰尘,引申指战乱。【烟花】⒈雾中的花,泛指春天的景色。⒉妓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ǔ①九。②泛指多数或多次。《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泉】⒈深渊。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指阴间。【九天】⒈指天的中央和八方。⒉指天的最高处。⒊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九原】⒈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⒉指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九州】⒈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⒉泛指中国。【九族】九代家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子孙、曾孙、玄孙。《左传·桓公六年》注认为“九族”是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iǎn①斑点。《晋书·袁宏传》:“如彼白圭,质无尘~。”②液体的小滴。《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雨山前。”《林黛玉进贾府》:“泪光~~,娇喘微微。”③“、”汉字笔画的一种。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常隐锋而为之。”【又】用笔加上点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眼睛,每云:‘~晴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之。”④删改文字。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公又与遂书,多与~窜。”(与遂书:给韩遂信。窜:改动)。⑤一触即起。《明湖居听书》:“又将鼓捶子轻轻的~了两下。”⑥检查;核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老军都~见了堆数。”⑦引着火。《群英会蒋干中计》:“饮至天晚,~上灯烛。”⑧头或手向下稍微动一下立刻恢复原位。《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一笑,~头不语。”⑨更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⑩通“玷”。污;辱。司马迁《报任安书》:“适足以见笑而自~耳。”岳飞《五岳祠盟记》:“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余之愿也。”【点化】⒈指点感化,多指道家以语言诱人入道。⒉点染美化。⒊改造前人的诗句而寓有新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