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读音(发音): shī zhī dōng yú
详细解释(意思):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典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 但是~,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 ★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失之东隅成语接龙
- 纡青拖紫
- 余波未平
- 予取予求
- 与虎谋皮
- 玉叶金枝
- 愚不可及
- 鱼贯而行
- 雨打风吹
- 与世沉浮
- 浴血奋战
- 狱货非宝
- 郁郁不得志
- 欲得而甘心
- 欲速则不达
- 誉扬
- 预算
- 誉言
- 预赛
- 誉
- 预付
- 遇险
- 郁悒
- 遇难
- 郁闷
- 裕如
- 郁积
- 欲速不达
- 玉碎
- 玉石俱焚
- 预演
第一个字为"失"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之"的成语
- 付之丙丁
- 一之谓甚
- 安之若命
- 安之若素
- 避之若浼
- 爱之欲其生
- 弃之如敝屐
- 心之官则思
- 藏之名山
- 操之过急
- 操之过切
- 操之过蹙
- 操之过激
- 嗤之以鼻
- 持之以恒
- 持之有故
- 处之泰然
- 当之无愧
- 当之有愧
- 动之以情
- 付之东流
- 付之度外
- 付之梨枣
- 付之一炬
- 付之一叹
- 付之一笑
- 甘之如荠
- 甘之如饴
- 甘之若素
- 公之于众
- 归之若水
- 国之干城
- 恨之入骨
- 呼之欲出
- 麾之即去
- 悔之不及
- 悔之晚矣
- 悔之无及
- 蹇之匪躬
- 居之不疑
- 拒之门外
- 来之不易
- 老之将至
- 理之当然
- 溜之乎也
- 溜之大吉
- 罗之一目
- 莫之与京
- 牛之一毛
- 弃之敝屣
- 弃之度外
- 弃之可惜
- 求之不得
- 趋之若骛
- 趋之若鹜
- 却之不恭
- 人之常情
- 如之奈何
- 绳之以法
- 失之东隅
- 失之交臂
- 十之八九
- 收之桑榆
- 束之高阁
- 束之高屋
- 驷之过蠙
- 驷之过隙
- 损之又损
- 逃之夭夭
- 桃之夭夭
- 天之骄子
- 天之戮民
- 听之任之
- 托之空言
- 行之有效
- 玄之又玄
- 言之不预
- 言之成理
- 言之过甚
- 言之无物
- 言之有故
- 言之有礼
- 言之有理
- 言之有物
- 言之有序
- 言之凿凿
- 仰之弥高
- 一之为甚
- 一之已甚
- 用之不竭
- 喻之以理
- 运之掌上
- 致之度外
- 置之不顾
- 置之不理
- 置之度外
- 置之高阁
- 置之脑后
- 置之死地
第三个字为"东"的成语
- 不识东家
- 朝衣东市
- 大江东去
- 福如东海
- 付之东流
- 付诸东流
- 高卧东山
- 角巾东路
- 尽付东流
- 抉目东门
- 马耳东风
- 南金东箭
- 秋收东藏
- 失之东隅
- 什伍东西
- 宋玉东墙
- 坦腹东床
- 西颦东效
- 西食东眠
- 旭日东升
- 紫气东来
第四个字为"隅"的成语
失之东隅相关推荐
成语"失之东隅"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失之东隅"逐字解释参考
shī①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边和。”②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道。”③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④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⑤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喜问京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ōng①东方;东边。《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又】向东;朝东。《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②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东床】指女婿。【东第】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ú①角落。《促织》:“折过墙~,迷其所在。”②边远的地方。《陌上桑》:“日出东南~。”《滕王阁序》:“东~已逝,桑榆非晚。”【隅反】类推。【隅目】怒视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