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托之空言 > 托之空言的成语解释

托之空言

读音(发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详细解释(意思):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典故): 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示例:

托之空言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托"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空"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言"的成语

托之空言相关推荐

成语"托之空言"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托之空言"逐字解释参考

tuō①寄托;依靠。《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龙门。”②托付;委托。《出师表》:“愿陛下~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假托;假借。《梅花岭记》:“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忠烈之名。”【托庇】托人福庇,旧时的客套话。【托大】大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kōng①没有东西;空的。《石钟山记》:“~中而多窍。”【又】使……没有东西;使……空。《中山狼传》:“乃出图书,~囊橐。”②天空;空中。《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③空洞;不实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言求璧。”④徒然;白白地。《滕王阁序》:“孟尝高洁,~余报国之情。”kòng①贫穷;穷困。《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又】使……穷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其体肤,~乏其身。”②空隙;间隙。《红楼梦》:“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那里有个坐着的~儿?”③空子;可乘之机。《三国志·吴书·周鲂传》:“看伺~隙,欲复为乱。”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