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核言直
读音(发音): shì hé yán zhí
详细解释(意思):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出处(典故):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示例: 然且一人绘一图,一图叙一事,附一赞,~,理明词约,直闺壸之箴鉴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事核言直成语接龙
- 织楚成门
- 知白守黑
- 执鞭随蹬
- 支离破碎
- 知法犯法
- 知人之明
- 知子莫若父
- 执牛耳
- 智者
- 智者不惑
- 智育
- 智勇双全
- 智取
- 智巧
- 智尽能索
- 智
- 智慧
- 滞销
- 滞钝
- 窒塞难行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窒碍
- 至死不悟
- 直言无隐
- 致密
- 至少
- 直言不讳
- 秩序井然
- 至善
- 直言
第一个字为"事"的成语
- 事无三不成
- 事后诸葛亮
- 事急无君子
- 事不师古
- 事火咒龙
- 事不宜迟
- 事捷功倍
- 事不有余
- 事宽即圆
- 事出无奈
- 事败垂成
- 事宽则圆
- 事出有因
- 事半功百
- 事款则圆
- 事过景迁
- 事齐事楚
- 事半功倍
- 事过境迁
- 事生肘腋
- 事倍功半
- 事往日迁
- 事必躬亲
- 事过情迁
- 事危累卵
- 事不关己
- 事核言直
- 事无常师
- 事不过三
- 事缓则圆
- 事无大小
- 事在萧墙
- 事无二成
- 事无巨细
- 事以密成
- 事与心违
- 事与原违
- 事与愿违
- 事预则立
- 事在必行
- 事在人为
第二个字为"核"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言"的成语
- 极而言之
- 杯酒言欢
- 币重言甘
- 不苟言笑
- 不堪言状
- 不可言传
- 不可言宣
- 不可言喻
- 不可言状
- 德容言功
- 杜绝言路
- 姑妄言之
- 顾而言他
- 广开言路
- 计行言听
- 交浅言深
- 举止言谈
- 名正言顺
- 目动言肆
- 人微言贱
- 人微言轻
- 涩于言论
- 身轻言微
- 身微言轻
- 诗以言志
- 事核言直
- 位卑言高
- 握手言欢
- 行浊言清
- 要而言之
- 意在言外
- 溢于言表
- 溢于言外
- 语四言三
- 在官言官
- 智小言大
- 总而言之
第四个字为"直"的成语
事核言直相关推荐
成语"事核言直"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事核言直"逐字解释参考
shì①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迁,感慨系之矣。”②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③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④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⑤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⑥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é①果核;果实中心的坚硬部分。《核舟记》:“盖简~桃修狭者为之。”②有核的果实。泛指果品。《赤壁赋》:“肴~既尽,杯盘狼藉。”③真实;实在。《汉书·司马迁传》:“其文直,其事~。”④核实;验证。《张衡传》:“有遂乃研~阴阳,妙尽璇玑之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í①不弯曲。《劝学》:“木~中绳,輮以为轮。”②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兮,虽僻远其何伤。”③正确。《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④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指,千百成峰。”⑤纵的;竖的。《阿房宫赋》:“~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⑥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锐士。”⑦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⑧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于省内。”⑨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⑩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上载公子上坐。”⑾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为此廪廪也。”⑿简直。《序》:“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泣鬼神。”⒀当。《垓下之战》:“~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裰】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