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
读音(发音): tàn náng qǔ wù
详细解释(意思):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典故):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示例: 点小事,如~。 ★梁斌《播火记》十二
探囊取物成语接龙
- 物以希为贵
- 物以稀为贵
- 吾家千里驹
- 梧桐一叶落
- 五月粜新谷
- 屋上乌
- 五里雾
- 误杀
- 误入歧途
- 误期
- 误差
- 误点
- 误
- 物质
- 物美价廉
- 雾里看花
- 晤面
- 物阜民丰
- 误字
- 物化
- 五花八门
- 五谷丰登
- 五代同堂
- 芜杂
- 芜浅
- 芜秽
- 毋忝厥职
- 务实
- 侮慢
- 侮辱
第一个字为"探"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囊"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取"的成语
- 阿世取容
- 阿意取容
- 阿谀取容
- 谄谀取容
- 成仁取义
- 出奇取胜
- 导以取保
- 短中取长
- 断章取义
- 断章取意
- 苟合取容
- 哗世取宠
- 哗世取名
- 哗众取宠
- 火中取栗
- 金貂取酒
- 就地取材
- 开科取士
- 灭虢取虞
- 能近取譬
- 弃瑕取用
- 搴旗取将
- 强自取折
- 强自取柱
- 敲骨取髓
- 去粗取精
- 杀鸡取卵
- 杀鸡取蛋
- 舍短取长
- 舍生取义
- 释生取义
- 探囊取物
- 淘沙取金
- 偷合取容
- 偷媚取容
- 投机取巧
- 无理取闹
- 依阿取容
- 以辞取人
- 以貌取人
- 以容取人
- 以言取人
- 义不取容
- 因敌取资
- 鱼烂取亡
- 猿猴取月
- 凿空取办
- 凿柱取书
- 直言取祸
- 追欢取乐
- 钻冰取火
第四个字为"物"的成语
- 夹袋人物
- 爱人利物
- 暗室求物
- 敖世轻物
- 傲睨万物
- 傲世轻物
- 暴殄天物
- 杯中之物
- 别无长物
- 别无他物
- 残民害物
- 柴天改物
- 成己成物
- 丑类恶物
- 待人接物
- 盗跖之物
- 典章文物
- 非池中物
- 风流人物
- 风云人物
- 抚世酬物
- 负才傲物
- 更姓改物
- 光复旧物
- 厚德载物
- 怙才骄物
- 济人利物
- 矫情镇物
- 矫时慢物
- 九流人物
- 空洞无物
- 筐箧中物
- 冷血动物
- 利时及物
- 连类比物
- 逆天暴物
- 庞然大物
- 千秋人物
- 轻视傲物
- 轻世傲物
- 圈牢养物
- 仁民爱物
- 身外之物
- 身无长物
- 恃才傲物
- 探囊取物
- 倘来之物
- 傥来之物
- 天生尤物
- 头面人物
- 推己及物
- 推诚接物
- 威刑肃物
- 文房四物
- 胸无宿物
- 言必有物
- 言之无物
- 言之有物
- 药笼中物
- 一表人物
- 一切万物
- 一无长物
- 以言徇物
- 玉堂人物
- 缘情体物
- 臧否人物
- 整躬率物
- 智周万物
探囊取物相关推荐
成语"探囊取物"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探囊取物"逐字解释参考
tàn①掏;手伸进去摸取。《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汤。”②寻求;寻找。《促织》:“于败堵丛草处,~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③探访;探寻游览。《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年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兹游快且愧矣!”④探讨;探究。《谭嗣同》:“闭户养心读书,冥~孔佛之精奥。”⑤探望。《祭妹文》:“前年予病,汝终宵刺~。”⑥侦察;侦探。《群英会蒋干中计》:“瑜欲亲往~看曹军水寨。”【探花】看花;采花。唐代进士及第,在杏园宴会,由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二人采折名花,称探花郎或探花使。宋代专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áng①口袋。《荆轲刺秦王》:“以其所奉药~提轲。”《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负而前驱。”②用口袋装。《中山狼传》:“策蹇驴,~图书。”③塞住;扎紧。《童区寄传》:“反接,布~其口。”④隐藏。《智子·任法》:“皆~于法以事其主。”【囊橐】⒈泛指装东西的口袋,比喻才学博大精深。⒉窝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ǔ①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左耳。”②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吴元济。”③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宋。”④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⑤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之易守难乎?”⑥提取;取出。《劝学》:“青~之于蓝,而青于蓝。”⑦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⑧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义者也。”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蛙声一片。”【取次】⒈随便;任意。⒉草草;仓促。【取室】娶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ù①事物;东西。《归去来兮辞》:“善万~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②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岳阳楼记》:“不以~喜,不以己悲。”【物故】死亡。【物华】物的精华。自然美景。【物理】事物的常理及其内在的规律。【物色】⒈牲畜的毛色。⒉各类物品。⒊外貌形象。⒋寻找;察看;访求。⒌风物;景色。【物议】众人的议论批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