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自创艾
读音(发音): tòng zì chuāng yì
详细解释(意思):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出处(典故): 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示例:
痛自创艾成语接龙
- 哀哀欲绝
- 哀毁骨立
- 哀思如潮
- 哀痛欲绝
- 挨风缉缝
- 挨门挨户
- 捱三顶四
- 矮人看场
- 哀而不伤
- 哀梨蒸食
- 哀声叹气
- 挨冻受饿
- 挨肩并足
- 挨肩擦背
- 挨肩擦脸
- 挨山塞海
- 矮子看戏
- 蔼然可亲
- 哀感顽艳
- 哀鸿遍地
- 哀丝豪竹
- 挨肩迭背
- 挨肩叠背
- 挨三顶五
- 矮人观场
- 矮人看戏
- 哀哀父母
- 哀兵必胜
- 哀毁瘠立
- 唉声叹气
第一个字为"痛"的成语
- 痛不欲生
- 痛定思痛
- 痛改前非
- 痛贯心膂
- 痛悔前非
- 痛湔宿垢
- 痛剿穷迫
- 痛哭流涕
- 痛心绝气
- 痛快淋漓
- 痛心切骨
- 痛入骨髓
- 痛心入骨
- 痛入心脾
- 痛心伤臆
- 痛深恶绝
- 痛痒相关
- 痛诬丑诋
- 痛饮黄龙
- 痛下针砭
- 痛自创艾
- 痛心拔脑
- 痛心病首
- 痛心疾首
第二个字为"自"的成语
- 不自量力
- 不自满假
- 出自意外
- 高自标树
- 高自标誉
- 高自标置
- 高自位置
- 各自为战
- 各自为政
- 躬自菲薄
- 好自为之
- 强自取折
- 强自取柱
- 请自隗始
- 人自为战
- 人自为政
- 善自为谋
- 痛自创艾
- 妄自菲薄
- 妄自尊大
- 吾自有处
- 先自隗始
第三个字为"创"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艾"的成语
痛自创艾相关推荐
成语"痛自创艾"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痛自创艾"逐字解释参考
tòng①疼痛。《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②悲痛;悲哀。《后序》:“~定思~,~何如哉。”③痛心。《出师表》:“未尝不叹息~恨于桓灵也。”④痛恨;怨恨。《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⑤痛快地;尽情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ǐ①自己。《孙膑减灶》:“庞涓~知智穷兵败,乃~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喜。”②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为诗曰……。”③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名为罗敷”④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不驱卿,逼迫有阿母。”⑤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见异物也。”⑥从;由。《察今》:“其剑~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南海还。”⑦在;自从。《三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⑧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⑨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萧、曹等皆卑下之。”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异。种种在其中。”【自好】自洁其身。【自谴】自己排谴忧虑。【自修】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⒈自己辞去官职。⒉自杀。【自用】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uāng伤;伤口。《书博鸡者事》:“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chuàng开创,首创。《出师表》:“先帝~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复庵记》:“华下之人助之材,以~是庵而居之。”【创痏】1.创伤,疮伤。2.比喻民生疾苦,祸害。【创痍】也作“创夷”。1.创伤。班固《后汉书·袁谭传》:“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被于草棘。”2.比喻人民遭受的战祸、疾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未瘳,(樊)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创定】1.初定。2.制定,制作。【创艾】也作“创刈”。1.惩治,因受惩治而畏惧。《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南兵,又畏丁令、鲜卑,遁逃远去。”2.以为鉴戒。《晋书·地理志》:“汉兴,~亡秦孤立而败,于是割裂封疆,立爵二等,功臣侯者百有馀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ài㈠①植物名,即艾蒿,叶可灸病。《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也。”《诗经·采葛》:“彼采~兮。”②绿色。范晔《董宣执法》:“赐~绶,葬以大夫礼。”〖又〗灰白色。元稹《郡斋感怀见奇》:“~发衰容惜寸辉。”③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服官政。”④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⑤停止。《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也。”yì㈡①通“刈”,割。《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草菅~草菅然。”②铲除,杀害。《左传·哀公元年》:“亦不~杀其民。”③通“乂”,治理;安定。《史记·越世家》:“至于今诸夏~安。”【艾服】yìfú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