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三年之艾 > 三年之艾的成语解释

三年之艾

读音(发音): sān nián zhī ài

详细解释(意思):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典故):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示例:

三年之艾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三"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年"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艾"的成语

三年之艾相关推荐

成语"三年之艾"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三年之艾"逐字解释参考

sān①三;第三。②再三;多次;多(年)。《硕鼠》:“~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尺】⒈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⒉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⒈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⒉三个星座。明⒊堂、辟雍、灵台。⒋皇帝、太后、皇后。【三军】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⒉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⒊全军,通称军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ián①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不免于死亡。”②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③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四岁,舅夺母志。”④寿命。《愚公移山》:“以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立后。”【年伯】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年次;年龄。【年兄】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⒈人之寿命。⒉国之寿命。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ài㈠①植物名,即艾蒿,叶可灸病。《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也。”《诗经·采葛》:“彼采~兮。”②绿色。范晔《董宣执法》:“赐~绶,葬以大夫礼。”〖又〗灰白色。元稹《郡斋感怀见奇》:“~发衰容惜寸辉。”③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服官政。”④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⑤停止。《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也。”yì㈡①通“刈”,割。《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草菅~草菅然。”②铲除,杀害。《左传·哀公元年》:“亦不~杀其民。”③通“乂”,治理;安定。《史记·越世家》:“至于今诸夏~安。”【艾服】yìfú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