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
读音(发音): xíng shī zǒu ròu
详细解释(意思):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典故):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示例: 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行尸走肉成语接龙
- 肉中刺
- 柔筋脆骨
- 柔能克刚
- 柔能制刚
- 柔懦寡断
- 柔肠百结
- 柔肠百转
- 柔情绰态
- 柔情媚态
- 柔肠寸断
- 柔情密意
- 柔而不犯
- 柔肤弱体
- 柔情蜜意
- 柔情侠骨
- 柔茹刚吐
- 肉薄骨并
- 肉眼凡胎
- 柔茹寡断
- 肉颤心惊
- 柔声下气
- 肉眼愚眉
- 柔心弱骨
- 肉山脯林
- 柔远怀迩
- 肉山酒海
- 柔远怀来
- 肉食者鄙
- 柔远能迩
- 肉袒面缚
第一个字为"行"的成语
- 行动坐卧
- 行行出状元
- 行不贰过
- 行不副言
- 行不苟合
- 行不履危
- 行不胜衣
- 行家里手
- 行不由径
- 行间字里
- 行不逾方
- 行行蛇蚓
- 行步如飞
- 行藏用舍
- 行兵布阵
- 行不从径
- 行成于思
- 行同狗彘
- 行若无事
- 行古志今
- 行色匆匆
- 行同能偶
- 行号卧泣
- 行色怱怱
- 行侠好义
- 行号巷哭
- 行尸走骨
- 行险徼幸
- 行合趋同
- 行尸走肉
- 行己有耻
- 行香挂牌
- 行师动众
- 行奸卖俏
- 行思坐筹
- 行易知难
- 行将就木
- 行有余力
- 行思坐想
- 行眠立盹
- 行远升高
- 行思坐忆
- 行若狗彘
- 行远自迩
- 行同狗豨
- 行云流水
- 行者让路
- 行针步线
- 行之有效
- 行住坐卧
- 行浊言清
- 行踪无定
第二个字为"尸"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走"的成语
- 阪上走丸
- 闯南走北
- 驰声走誉
- 弛声走誉
- 斗鸡走狗
- 斗鸡走马
- 斗鸡走犬
- 贩夫走卒
- 飞觥走斝
- 飞苍走黄
- 飞禽走兽
- 飞沙走砾
- 飞沙走石
- 飞砂走石
- 飞觞走斝
- 飞檐走脊
- 飞针走线
- 飞书走檄
- 飞殃走祸
- 飞鹰走狗
- 飞鹰走马
- 飞沿走壁
- 飞鹰走犬
- 飞檐走壁
- 骇龙走蛇
- 抗尘走俗
- 离弦走板
- 逆阪走丸
- 逆坂走丸
- 弃车走林
- 挺而走险
- 挺鹿走险
- 铤鹿走险
- 铤而走险
- 下阪走丸
- 下坂走丸
- 行尸走骨
- 行尸走肉
第四个字为"肉"的成语
- 白骨再肉
- 飞土逐肉
- 肥鱼大肉
- 浆酒霍肉
- 浆酒藿肉
- 娇皮嫩肉
- 枯骨生肉
- 疗疮剜肉
- 皮里抽肉
- 强食弱肉
- 亲如骨肉
- 寝皮食肉
- 情深骨肉
- 情同骨肉
- 情逾骨肉
- 觞酒豆肉
- 食不兼肉
- 食不重肉
- 死骨更肉
- 铜盘重肉
- 顽皮赖肉
- 晚食当肉
- 行尸走肉
- 朽骨重肉
- 衣锦食肉
- 有血有肉
- 至亲骨肉
- 自相鱼肉
行尸走肉相关推荐
成语"行尸走肉"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行尸走肉"逐字解释参考
xíng①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②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③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④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⑤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⑥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⑦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⑧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⑨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háng①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②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③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④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即将。【行李】⒈使者。⒉行装。【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ī①尸体,古也写作“屍”。《唐雎不辱使命》:“伏~百万,流血千里。”②陈列尸体示众。《叔向贺贫》:“其身~于朝,其宗灭绛。”③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④主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盟者。”【尸臣】主事的大臣。【尸利】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ǒu①跑。《木兰诗》:“两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触株,折颈而死。”【又】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②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又】〈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也。”③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辨】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快船。【走狗】⒈猎狗。⒉驱狗出猎。⒊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⒈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⒉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òu①人体及动物的肌肉。《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②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荔枝图序》:“瓤~莹白如冰雪。”③声音丰满悦耳。《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