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莸同器
读音(发音): xún yóu tóng qì
详细解释(意思):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出处(典故):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示例:
熏莸同器成语接龙
- 岂有此理
- 弃书捐剑
- 气冲牛斗
- 七横八竖
- 弃暗投明
- 七步之才
- 棋逢对手
- 骐骥过隙
- 杞人忧天
- 骐骥困盐车
- 弃之如敝屐
- 七返丹
- 七长八短
- 七穿八洞
- 七穿八烂
- 七疮八孔
- 七病八倒
- 七搭八扯
- 七病八痛
- 七搭八搭
- 七步八叉
- 七大八小
- 七步成诗
- 七担八挪
- 七步成章
- 七颠八倒
- 七断八续
- 七拉八扯
- 七返还丹
- 七捞八攘
第一个字为"熏"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莸"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同"的成语
- 白首同归
- 百口同声
- 毕力同心
- 不谋同辞
- 操戈同室
- 敌忾同仇
- 分床同梦
- 分甘同苦
- 分形同气
- 凤枭同巢
- 风雨同舟
- 公诸同好
- 攻守同盟
- 共贯同条
- 和光同尘
- 合胆同心
- 胡越同舟
- 祸福同门
- 交口同声
- 兰艾同焚
- 狼羊同饲
- 李郭同船
- 李郭同舟
- 连枝同气
- 率土同庆
- 戮力同心
- 猫鼠同处
- 猫鼠同眠
- 猫鼠同乳
- 牛骥同槽
- 牛骥同皁
- 牛骥同皂
- 普天同庆
- 溥天同庆
- 齐心同力
- 千里同风
- 清浊同流
- 人神同嫉
- 三马同槽
- 上下同门
- 上下同心
- 上下同欲
- 笙磬同音
- 十鼠同穴
- 殊涂同归
- 殊涂同会
- 殊涂同致
- 殊途同归
- 殊方同致
- 殊致同归
- 殊路同归
- 同德同心
- 同声同气
- 同袍同泽
- 同心同德
- 枉直同贯
- 文子同升
- 吴越同舟
- 协力同心
- 协心同力
- 薰莸同器
- 熏莸同器
- 一辞同轨
- 一轨同风
- 一口同声
- 一口同音
- 一脉同气
- 一门同气
- 一民同俗
- 一视同仁
- 一体同心
- 一心同功
- 一心同归
- 一心同体
- 异名同实
- 异曲同工
- 异涂同归
- 异途同归
- 异口同声
- 异口同音
- 异口同韵
- 异路同归
- 有福同享
- 与民同乐
- 与受同科
- 玉石同沉
- 玉石同碎
- 众口同声
- 众虎同心
- 众啄同音
- 自厝同异
第四个字为"器"的成语
熏莸同器相关推荐
成语"熏莸同器"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熏莸同器"逐字解释参考
xūn①火烟。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金炉扬~。”②烤;熏。《诗经·大雅·云汉》:“忧心如~。”③气味侵袭。鲍照《苦热行》:“鄣气昼~体。”④暖;热。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⑤通“曛”,黄昏。《后汉书·赵壹传》:“至~夕,极欢而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óu(1)落叶小灌木,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花蓝色,蒴果成熟后裂成四个小坚果。供观赏。(2)古书上指一种有臭味的草,比喻坏人:薰~不同器(比喻好人和坏人搞不到一块儿)。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tóng①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②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③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④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⑤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⑥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ì①哭具;器物。《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大怒,取案上~击伤夫人。”②特指武器;兵器。《公输》:“已持臣守圉之~,在宋城上而待寇矣。”③古代作为名位爵号的标志的器物。《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多也。”④才器;才干。《新唐书·刘禹锡传》:“叔文每称有宰相~。”【又】认为……有才干。《隆中对》:“徐庶见先主,先主~之。”⑤有才干人;人才。《卖柑者言》:“昂昂乎庙堂之~也。”⑥器量;气量。《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