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同舟
读音(发音): hú yuè tóng zhōu
详细解释(意思):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出处(典故):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示例: 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感~之谊,屏除意气,宏济艰屯。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胡越同舟成语接龙
- 骤然
- 昼
- 皱
- 咒骂
- 周折
- 周章狼狈
- 周旋到底
- 周详
- 周围
- 周全
- 周密
- 周到
- 舟车劳顿
- 周情孔思
- 咒天骂地
- 舟水之喻
- 昼度夜思
- 舟中敌国
- 周穷恤匮
- 昼伏夜动
- 诌上抑下
- 周游列国
- 昼伏夜行
- 昼伏夜游
- 周而不比
- 昼干夕惕
- 周而复始
- 昼耕夜诵
- 周公吐哺
- 昼警暮巡
第一个字为"胡"的成语
- 胡作乱为
- 胡作胡为
- 胡说乱道
- 胡猜乱想
- 胡思乱量
- 胡打海摔
- 胡思乱想
- 胡肥锺瘦
- 胡天胡地
- 胡服骑射
- 胡天胡帝
- 胡搅蛮缠
- 胡行乱为
- 胡拉乱扯
- 胡言汉语
- 胡里胡涂
- 胡言乱道
- 胡说八道
- 胡言乱语
- 胡说白道
- 胡越同舟
- 胡越一家
- 胡越之祸
- 胡支扯叶
- 胡枝扯叶
- 胡诌八扯
- 胡诌乱扯
- 胡诌乱道
- 胡诌乱说
- 胡作非为
第二个字为"越"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同"的成语
- 白首同归
- 百口同声
- 毕力同心
- 不谋同辞
- 操戈同室
- 敌忾同仇
- 分床同梦
- 分甘同苦
- 分形同气
- 凤枭同巢
- 风雨同舟
- 公诸同好
- 攻守同盟
- 共贯同条
- 和光同尘
- 合胆同心
- 胡越同舟
- 祸福同门
- 交口同声
- 兰艾同焚
- 狼羊同饲
- 李郭同船
- 李郭同舟
- 连枝同气
- 率土同庆
- 戮力同心
- 猫鼠同处
- 猫鼠同眠
- 猫鼠同乳
- 牛骥同槽
- 牛骥同皁
- 牛骥同皂
- 普天同庆
- 溥天同庆
- 齐心同力
- 千里同风
- 清浊同流
- 人神同嫉
- 三马同槽
- 上下同门
- 上下同心
- 上下同欲
- 笙磬同音
- 十鼠同穴
- 殊涂同归
- 殊涂同会
- 殊涂同致
- 殊途同归
- 殊方同致
- 殊致同归
- 殊路同归
- 同德同心
- 同声同气
- 同袍同泽
- 同心同德
- 枉直同贯
- 文子同升
- 吴越同舟
- 协力同心
- 协心同力
- 薰莸同器
- 熏莸同器
- 一辞同轨
- 一轨同风
- 一口同声
- 一口同音
- 一脉同气
- 一门同气
- 一民同俗
- 一视同仁
- 一体同心
- 一心同功
- 一心同归
- 一心同体
- 异名同实
- 异曲同工
- 异涂同归
- 异途同归
- 异口同声
- 异口同音
- 异口同韵
- 异路同归
- 有福同享
- 与民同乐
- 与受同科
- 玉石同沉
- 玉石同碎
- 众口同声
- 众虎同心
- 众啄同音
- 自厝同异
第四个字为"舟"的成语
- 白鱼登舟
- 白鱼入舟
- 敌国通舟
- 风雨共舟
- 风雨同舟
- 鸿毳沉舟
- 胡越同舟
- 积羽沉舟
- 济河焚舟
- 借水行舟
- 李郭同舟
- 李郭仙舟
- 木已成舟
- 逆水行舟
- 飘瓦虚舟
- 破釜沉舟
- 破釜焚舟
- 溯水行舟
- 顺水推舟
- 顺水行舟
- 网漏吞舟
- 吴越同舟
- 小隙沉舟
- 朽竹篙舟
- 载舟覆舟
胡越同舟相关推荐
成语"胡越同舟"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胡越同舟"逐字解释参考
hú①兽类颔下的垂肉。《中山狼传》:“前虞跋~。”②长寿。常“胡考”“胡耇”连用。《诗经·丝衣》:“~考之休。”③什么。《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万之众,国~以馈之。”④为什么;怎么。《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不归?”《察今》:“上~不法先王之法。”⑤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过秦论》:“~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又】泛指外国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神号曰佛。”【胡卢】笑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uè①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谁悲失路之人。”②到;及。《岳阳楼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③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于诸侯。”④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⑤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下得紧了。”⑥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óng①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②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③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④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⑤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⑥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ōu①船。《劝学》:“假~楫者,非能水也。”【又】乘船;坐船。《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行适临汝。”②环绕。《诗经·公刘》:“何以~之,维玉及瑶。”【舟楫】⒈船和浆,泛指船只。⒉比喻辅佐大臣。【舟师】⒈水军。⒉船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