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法随
读音(发音): yán chū fǎ suí
详细解释(意思):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典故):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示例:
言出法随成语接龙
- 岁寒知松柏
- 岁尾
- 岁月
- 岁数
- 岁首年月
- 碎务
- 岁首
- 碎裂
- 岁收
- 岁入
- 碎
- 岁暮
- 岁出
- 遂非愎谏
- 岁比不登
- 岁终
- 随意弃置
- 随意马虎
- 随意率性
- 随心所欲
- 随同
- 随随便便
- 随俗沉浮
- 随俗
- 随机应变
- 随後
- 随和
- 随从跟随
- 随从
- 随处
第一个字为"言"的成语
- 言语妙天下
- 言不二价
- 言不顾行
- 言不及行
- 言不及义
- 言气卑弱
- 言不尽意
- 言必有据
- 言不由中
- 言必有物
- 言不由衷
- 言必有中
- 言出法随
- 言不达意
- 言出祸从
- 言不逮意
- 言传身教
- 言而无信
- 言出祸随
- 言而有信
- 言从计纳
- 言发祸随
- 言从计听
- 言方行圆
- 言从计行
- 言芳行洁
- 言颠语倒
- 言多必失
- 言多伤行
- 言多伤幸
- 言高语低
- 言归和好
- 言而不信
- 言归于好
- 言归正传
- 言过其实
- 言提其耳
- 言和意顺
- 言类悬河
- 言听计从
- 言论风生
- 言简义丰
- 言清行浊
- 言听计行
- 言简意该
- 言人人殊
- 言简意赅
- 言听计用
- 言简意少
- 言听谋决
- 言若悬河
- 言简意深
- 言听事行
- 言三语四
- 言近意远
- 言听行从
- 言十妄九
- 言近旨远
- 言外之味
- 言是人非
- 言外之意
- 言为心声
- 言谈举止
- 言近指远
- 言来语去
- 言谈林薮
- 言文行远
- 言无不尽
- 言行不贰
- 言无二价
- 言行不符
- 言无伦次
- 言行不一
- 言笑不苟
- 言行计从
- 言行若一
- 言行相悖
- 言行相符
- 言行相副
- 言笑晏晏
- 言行相顾
- 言行相诡
- 言笑自如
- 言笑自若
- 言信行果
- 言行抱一
- 言行信果
- 言中事隐
- 言之不预
- 言之成理
- 言重九鼎
- 言之过甚
- 言之无物
- 言之有故
- 言之有礼
- 言之有理
- 言之有物
- 言之有序
- 言行一致
- 言之凿凿
- 言扬行举
- 言犹在耳
- 言与心违
- 言语道断
- 言语路绝
- 言约旨远
- 言者不知
- 言者弗知
第二个字为"出"的成语
- 层出不穷
- 计出万全
- 六出奇计
- 日出三竿
- 师出无名
- 别出新意
- 别出机杼
- 别出手眼
- 别出心裁
- 别出新裁
- 兵出无名
- 不出所料
- 层出迭见
- 层出叠见
- 出出律律
- 初出茅庐
- 独出机杼
- 独出己见
- 独出心裁
- 独出新裁
- 法出多门
- 法出一门
- 蜂出泉流
- 高出一筹
- 鬼出电入
- 鬼出神入
- 汗出浃背
- 汗出洽背
- 河出伏流
- 计出万死
- 计出无聊
- 计出无奈
- 口出不逊
- 口出大言
- 口出狂言
- 里出外进
- 利出一孔
- 六出纷飞
- 岐出岐入
- 青出于蓝
- 日出不穷
- 如出一口
- 如出一辙
- 神出鬼没
- 神出鬼入
- 师出有名
- 事出无奈
- 事出有因
- 同出一辙
- 头出头没
- 无出其右
- 喜出望外
- 秀出班行
- 言出法随
- 言出祸从
- 言出祸随
- 意出望外
- 语出月胁
- 早出暮归
- 早出晚归
- 政出多门
- 自出机轴
- 自出机杼
- 自出心裁
- 自出新裁
- 自出一家
第三个字为"法"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随"的成语
言出法随相关推荐
成语"言出法随"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言出法随"逐字解释参考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ū①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②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③出发。《殽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④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⑤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⑥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⑦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⑧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⑩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⑾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出贷】出钱。【出閤】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京官外调。【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ǎ①法令;法律;制度。《察今》:“故治国无~则乱。”②标准;法则;规律。《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言而世为天下则。”《察变》:“此物能寒,~当较今尤茂”③方法;做法。《谋攻》:“凡用兵之~,全国为上。”《采草药》:“古~采草药多用二、八月。”④效法;仿效。《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常可。”《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⑤佛教的道理。高适《赠杜二拾遗》:“听~还应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uí①跟随;跟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沿着;顺着。《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风转。”③听凭;任随。《史记·魏世家》:“~安陵氏而亡之。”④随即;接着。《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有瘳。”【随辈】随同众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