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言不逮意 > 言不逮意的成语解释

言不逮意

读音(发音): yán bù dǎi yì

详细解释(意思):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出处(典故):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示例:

言不逮意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言"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逮"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意"的成语

言不逮意相关推荐

成语"言不逮意"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言不逮意"逐字解释参考

yán①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②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③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④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⑤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⑥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ǎi①及;赶上;到。《冯婉贞》:“便捷猛鸷终弗~。”②逮捕;捉拿。《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在丁卯三月之望。”③趁着;乘。《左传·定公四年》:“~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辨】捕,逮,捉。“捕”和“逮”都是指捉人;“捕”还在可以用于其他动物,如“捕鱼”。“捉”在上古是“握”的意思,大约在唐代才开始使用“捕捉”。dì见“棣棣”【逮至】及至;来到。《墨子·尚同中》:“~有苗这制五刑,以乱天下。”【逮逮】dìdì同“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威仪~,不可选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ì①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偿赵城。”②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深长矣。”③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暇甚。”④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其至此哉!”⑥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其邻人之子。”【意表】意料之外。【意会】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