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兵足食
读音(发音): zú bīng zú shí
详细解释(意思):粮食、军备充足。
出处(典故):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示例: ~,严罚从其后,而人自为守矣。 ★王闿运《与曽侍郎言兵事书》
足兵足食成语接龙
- 尸横遍野
- 十病九痛
- 食不甘味
- 史不绝书
- 世道人心
- 时不可失
- 市井之臣
- 十里长亭
- 诗肠鼓吹
- 师出无名
- 矢口抵赖
- 狮子大开口
- 湿肉伴干柴
- 事无三不成
- 十八般兵器
- 十八般武艺
- 十八层地狱
- 十年九不遇
- 十万八千里
- 时势造英雄
- 始愿不及此
- 世上无难事
- 事后诸葛亮
- 事急无君子
- 试金石
- 似是而非
- 似漆如胶
- 似乎
- 是曲
- 是非曲直
第一个字为"足"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兵"的成语
- 哀兵必胜
- 按兵不动
- 按兵不举
- 按兵束甲
- 案兵束甲
- 残兵败将
- 尺兵寸铁
- 寸兵尺铁
- 单兵孤城
- 砥兵砺伍
- 调兵遣将
- 短兵接战
- 短兵相接
- 风兵草甲
- 缓兵之计
- 讳兵畏刑
- 佳兵不祥
- 骄兵必败
- 骄兵之计
- 解兵释甲
- 精兵简政
- 精兵强将
- 溃兵游勇
- 历兵秣马
- 历兵粟马
- 厉兵粟马
- 厉兵秣马
- 励兵秣马
- 练兵秣马
- 弄兵潢池
- 千兵万马
- 遣兵调将
- 强兵富国
- 穷兵黩武
- 散兵游勇
- 上兵伐谋
- 神兵天将
- 束兵秣马
- 损兵折将
- 天兵天将
- 添兵减灶
- 玩兵黩武
- 洗兵牧马
- 虾兵蟹将
- 兴兵动众
- 行兵布阵
- 休兵罢战
- 悬兵束马
- 选兵秣马
- 偃兵修文
- 曳兵弃甲
- 曳兵之计
- 拥兵自固
- 用兵如神
- 寓兵于农
- 招兵买马
- 振兵释旅
- 振兵泽旅
- 足兵足食
第三个字为"足"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食"的成语
- 鹑居鷇食
- 扼吭夺食
- 饥不择食
- 列鼎而食
- 哀梨蒸食
- 八珍玉食
- 帮狗吃食
- 帮虎吃食
- 卑宫菲食
- 弊衣蔬食
- 敝衣粝食
- 弊衣箪食
- 弊衣疏食
- 恶虎不食子
- 并日而食
- 不遑暇食
- 不知寝食
- 布衣粝食
- 布衣蔬食
- 草衣木食
- 昌亭旅食
- 朝趁暮食
- 尺板斗食
- 侈衣美食
- 黜衣缩食
- 吹篪乞食
- 吹箫乞食
- 鹑衣鷇食
- 粗衣恶食
- 粗衣粝食
- 粗袍粝食
- 道听耳食
- 雕盘绮食
- 耳视目食
- 恶衣恶食
- 恶衣菲食
- 恶衣粝食
- 恶衣蔬食
- 饿虎扑食
- 发愤忘食
- 废寝忘食
- 丰衣足食
- 狗彘不食
- 褐衣蔬食
- 侯服玉食
- 击钟鼎食
- 饥不遑食
- 饥不暇食
- 鸡鹜争食
- 嗟来之食
- 见噎废食
- 节衣缩食
- 解骖推食
- 解衣推食
- 锦衣肉食
- 锦衣玉食
- 鲸吞蚕食
- 井渫不食
- 井渫莫食
- 敬事后食
- 靡衣玉食
- 靡衣偷食
- 灭此朝食
- 暖衣饱食
- 缺衣少食
- 人浮于食
- 日旰不食
- 日旰忘食
- 日月交食
- 日昃不食
- 日昃旰食
- 日昃忘食
- 弱肉强食
- 三旬九食
- 杀衣缩食
- 缩衣节食
- 缩衣啬食
- 同盘而食
- 忘寝废食
- 望屋以食
- 望屋而食
- 逶迤退食
- 闻噎废食
- 鲜衣美食
- 宵衣旰食
- 燕子衔食
- 摇尾求食
- 易口以食
- 易子而食
- 因噎废食
- 鹰挚狼食
- 月盈则食
- 凿饮耕食
- 钟鸣鼎食
- 足兵足食
- 足衣足食
足兵足食相关推荐
成语"足兵足食"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足兵足食"逐字解释参考
zú①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īng①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揭竿为旗。”②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③战争;军事。《论积贮疏》:“~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之不可去也。”④战略。《谋攻》:“战上~伐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ú①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í①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②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③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④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sì①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②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