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故事会

本栏目包括故事会官网故事,故事会在线阅读,故事会合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心中的乾坤

来源:肥壤网 作者:孙华友 2017-04-06 围观:

心中的乾坤

(网络图片,与正文无关)

1. 二胡遭嫌

有这么一家子,老少三代都喜欢二胡,爷爷在世时,是老人家亲自给孙子小宝传授琴艺。爷爷去世后,父亲杨铮给小宝报了几个二胡兴趣班,可都是没学几天,就被老师婉拒了,老师说,小宝的二胡水平太高了,在这个小城里,没有谁能教得了啦!

以前,杨铮以为父亲教小宝拉二胡,也就是图个祖孙俩乐呵,现在听老师这么说,他开始对小宝重视起来。杨铮先是带小宝报考了省音乐学院附中,小宝不负父亲的期望,很轻松就考上了,这一下杨铮没了退路,在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后,他背上二胡,带上小宝,来到省城,开始了他全程陪读的日子。

来到省城,杨铮才发现,像他这样的陪读家长,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内到处都是。他费尽周折,才租到一处小阁楼,日子算是安定下来了。渐渐的,杨铮跟一些陪读家长也熟悉起来,通过交流他才知道,人家的孩子除了上学,还都报了辅导班,一位热心的家长悄悄对杨铮说:“要给孩子报班,就报张斯里的,他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不但教得好,关键是报他的班,还有更大好处……”

杨铮听了,觉得新奇,就问还有什么好处,那位家长“嘿嘿”一笑,说道:“这个嘛,以后你自然就知道了。”

杨铮觉得报教授的班,学费肯定便宜不了,一打听,果然如他所料:小课堂是一对一教学,一小时一千块;大课堂是放群羊式的,一小时也要两百块。杨铮夫妇都是普通教师,家里本来没多少积蓄,“拼”不了“爹”,这次来省城,家底几乎全花光了。一想到儿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杨铮还是咬咬牙,给小宝报了大课堂。

杨铮怕坐吃山空,就近找了份送水的工作。他是当老师的,身体单薄,现在每天扛着水桶楼上楼下地跑,觉得有点吃不消,每当这时,他就想想儿子美好的将来,这样,再苦再累,也能扛了。

这天收工后,杨铮揉着酸痛的腰腿爬上楼,一进家门,小宝跑过来,说:“爸爸,老师说我的二胡质量不行,他要我换二胡。”

听了小宝的话,杨铮的心猛地一沉:这把二胡,是去年刚买的,花了一万多块呢,怎么会质量不行?小宝又说:“老师还说了,要换二胡,就到他那里去买,如果我们到别处买,质量无法保证,他就没法教我了。”

杨铮心烦意乱,犹豫了半天,他还是拨通了教授张斯里的电话。张斯里在电话中说,孩子到了这个级别,换二胡是必须的,他那里有好多档次的二胡,从两万到二十几万都有,家长可以视情况自愿购买。合上手机,杨铮傻了眼,就目前这经济状况,别说二十几万,就是换把最便宜的,两万块钱,也没法筹措呀!

小宝很懂事,见爸爸脸色凝重,便轻轻拿出二胡,躲到一边练习曲子去了。杨铮心里乱糟糟的,直到响起了敲门声,他才回过神来,急忙去开门。来人是房东赵大爷,赵大爷是个清瘦的老头,就住在杨铮楼下。杨铮觉得赵大爷是个难得的好人,因为他从不嫌小宝练琴吵人,要知道,有些孩子练琴跟做贼似的,要瞅房东不在家时,才能偷偷练一会儿。

杨铮急忙把赵大爷让进屋,赵大爷摸了一下小宝的头,笑呵呵地说:“小子,今天练琴怎么老是跑调?是不是心都跑回老家了?”赵大爷说完,小宝的脸一下就红了。杨铮一愣,急忙问道:“大爷,您也懂二胡?”

赵大爷笑而不答,轻轻拿过小宝怀里的二胡,调了调内外弦,说:“二胡因为有两根弦,又叫二弦琴,传说是音乐鼻祖嵇康所创,所以又叫嵇琴,盛唐时期传入胡地,被胡人发扬光大,所以又叫胡琴,流传至今,最终被称为二胡了。”赵大爷说完,随手拉了一小段曲子。杨铮对二胡虽只是喜欢而已,可做了这些年的陪练,赵大爷一出手,他就知道是啥水准了,他坚信,赵大爷就是隐藏在民间的二胡高手,肯定懂得二胡,于是问道:“大爷,您看看,这把二胡质量怎么样?需不需要更换?”

赵大爷端起二胡,仔细端详了一遍,说:“这把二胡质量不错,要想换,等以后孩子大了,走上专业演出道路后再换也不迟。”

赵大爷一番话,证实了杨铮的猜想:张斯里要求换二胡,质量问题只是托词,从中牟利才是目的。杨铮一时无语,小宝却对赵大爷说:“爷爷,您说我的二胡好,可张老师说不行,他要我爸爸给我换二胡,可是我爸爸没钱……”

谁知赵大爷听了小宝的话,突然变了脸,他猛地站起身,气呼呼地走下了楼。

杨铮顿时呆了,想不明白赵大爷为什么生气,正在疑惑,却见赵大爷又回来了,只是手里多了把二胡。赵大爷把二胡递给小宝,说:“小宝,你明天把这把二胡拿给张斯里看看,我倒要让他说说,这把二胡的质量怎么样!”这把二胡,显得有点陈旧,琴身上甚至有些明显的破损。

小宝抱着二胡,仰脸问赵大爷:“爷爷,这把二胡比我的那把好吗?”赵大爷挠挠头皮,说:“怎么说呢?区分一把二胡质量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这要看它在主人心目中的分量了。小宝,爷爷给你讲一个关于二胡的故事,你想听吗?”

小宝连连点头,赵大爷便坐了下来,开始讲故事了……

2. 来之不易

清朝时候,有一位高人,他制作的二胡,做工精良,音质优美,上至宫廷御用乐师,下至民间流浪艺人,都争相购买、收藏。

后来,那个高人得了重病,眼看病入膏肓,他却久久不肯闭眼。高人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很孝顺,每天都侍奉在父亲的病床前。这一天,高人要三个儿子到密室中把平时收藏着的所有二胡都拿来。儿子们不敢怠慢,赶紧从密室中拿来了二胡,放到了病床前。看到二胡,高人不知哪来的力气,他猛地支撑起身子,抓起二胡,一把把地全都摔在地上,砸坏了。砸完了,他高喊几声:“乾坤希音,乾坤希音—”

儿子们这才明白,父亲死不瞑目,是因为遗愿未了—所谓“乾坤希音”,是传说中最顶尖的二胡,从古至今,也只是个传说,没有人能真正做出来。这位高人,一生致力于二胡的研究与制作,能制作一把“乾坤希音”,一直是他的夙愿,可现在,眼看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看来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呀!

第二天一大早,三个儿子来到父亲的病床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匆匆离家了。女儿哭着告诉父亲:哥哥们去寻找制作“乾坤希音”的材料了。高人热泪盈眶,儿子们的孝心,让他十分感动,但他更知道,“乾坤希音”难得,就是因为制作材料难寻,儿子们这次离家,吉凶难料啊……

兄弟三人,先说老大。老大的任务是寻找老紫檀木。一般人都知道,制作二胡,最好的材料就是紫檀木,但是,新紫檀木中有一种胶质物,它会影响琴身的震动、发音,而随着时间的消逝,这种胶质物会逐年减少,时间越久,胶质物越少,所以,制作“乾坤希音”,必须是百年以上的老紫檀木。

老大告别了两个弟弟,奔着京城去了,因为他知道,老紫檀木物稀价高,只有在天子脚下的京城,或许能觅得。老大奔波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京城,他来不及投店歇脚,就去寻访各个木器行,不料所有的木器行都问遍了,得到的答复是:这年头,王公贵族们都争着买紫檀,现在,别说是百年老紫檀,就是新紫檀木,也很难买到。

想想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老大急得坐立难安。这一天,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突然,迎面跑来一个叫花子,把他撞了个趔趄,等叫花子跑远了,他才发现肩上的包裹没了。老大一下变得身无分文,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人在围观什么,他挤进去一看,墙上贴着一张皇榜,上面写的大意是:今大清太上皇寿辰将至,有擅于二胡琴艺者,速到内务府报名,如能博得太上皇欢心者,定有重赏。

老大想了想,一咬牙,上前揭了皇榜,跑到内务府报名去了,那些看热闹的顿时一片哗然:“哪来的傻小子,这不是去找死嘛!”老大是外来人,他不知道其中的凶险:没人揭皇榜,不是京城内没有二胡演奏高手,而是另有原因。

再说那老大,自小受父亲影响,二胡做得好,演奏也精通,经过一番测试,他顺利地进入了紫禁城。

太上皇寿辰这天,整个皇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太上皇兴致很高,他先点了几出昆曲,又看了几样杂耍,最后,该老大上场了。老大演奏的曲目是《普天同庆》,这首曲子,节奏明快,很是喜庆,老大拉得激情飞扬,竟然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或许老大拉得太卖力,就在他拉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只听“嘣”的一声,二胡的外弦断了,现场顿时一片寂静。

老大的冷汗“刷”地就下来了,这是什么场合呀,太上皇的寿诞,琴弦断了,太不吉利了,这可是犯了大不敬的死罪呀!果然,皇上一下变了脸色,就在老大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突然听到有人鼓掌喊“好”,他抬头一看,竟然是太上皇在鼓掌。别的人一看太上皇都鼓掌了,也都跟着鼓掌喊好,皇上不好发作,只得阴着脸,也拍了几下巴掌。

后来,太上皇宣旨,要老大到养心殿过夜,说要让他再演奏几段曲子。老大来到养心殿,先是拉了几段曲子,然后陪着太上皇说了几句话,最后就胆战心惊地把自己进京的目的说了。太上皇听后,不由得感叹道:“你还是个孝子啊!”他说完,对身边的太监吩咐了几句,太监出去后,不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侍卫,他们七手八脚,围着太上皇睡觉的龙床忙活开了,干吗?卸下一条床腿。老大正看得稀里糊涂,太上皇却指着床腿,说:“我这张床,就是百年老紫檀木做的,送你一根床腿,足够做一把二胡的了。”老大听了,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嘭嘭”地磕头。太上皇一挥手,那两个侍卫拉起老大就走。

趁着夜深,两个侍卫喊开城门,其中一位把一匹马交给老大,说:“快快逃命去吧!”

老大哪里知道,其实,皇上早起了杀他之心。原来,虽然皇上已经登基,但实权还掌在太上皇手中,皇上对两个皇帝共掌朝局的现状不满,但又不能轻举妄动。太上皇喜欢二胡,皇上就恨二胡,因为在京城的方言中,“二胡”和“二皇”是近音。二胡有内外两根弦,内线略粗,被称为老弦;外弦略细,被称为子弦,而老大拉断的,恰恰是被称为子弦的外弦,而太上皇偏偏又在这个时候鼓掌,皇上见了,就觉得老大是冲他来的,他能不生气吗?

都说知子莫若父,太上皇早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于是就让老大到养心殿过夜,以保安全。就这样,老大不但捡了一条命,还因祸得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老紫檀。他背着太上皇赐予的床腿,快马加鞭,连夜朝着老家的方向飞奔而去了……

赵大爷正说得起劲,这时,赵大妈爬上楼来,冲赵大爷喊道:“你个臭老头子,一说起二胡,就什么都忘了,还不快回家吃药去。”赵大爷站起身,冲小宝做了个鬼脸,说:“小宝,一定要好好练琴,练好了,爷爷还给你讲老二、老三的故事。”

3. 福从天降

第二天早上,小宝背着赵大爷的那把旧二胡上学去了,整个上午,杨铮一直忐忑不安。中午,杨铮送完水回家,刚爬上楼,就看到小宝怀里抱着琴盒,撅着嘴坐在门口,一看到他,小宝咧开嘴哭了:“老师看到赵爷爷的二胡,一下子就发火了,说我有高人指点,以后就不要去上他的课了。”

杨铮的头“嗡”一声就大了,这时,赵大爷似乎是听到了动静,急忙上楼,他一看这场面,急忙问小宝:“小宝,这是咋啦?”

小宝抹了一把泪,又把情况说了一遍,赵大爷听后,气得浑身抖成一团。杨铮见状,急忙把赵大爷扶进屋坐好,给他倒了一杯水。赵大爷喝了一口水,情绪才渐渐平和下来,开始讲他和张斯里之间的那些事。

以前,赵大爷也是音乐学院的二胡教授,有一天,有个年轻人跑上门来,要拜他为师。那个时候,喜欢二胡的人原本就少,一看到有年轻人爱上二胡,赵大爷很高兴,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个年轻人,就是现在的张斯里。

张斯里很聪明,又肯用功,在赵大爷的精心栽培下,终于考上了赵大爷所在的音乐学院。后来,他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了。

赵大爷跟张斯里的关系,原本情同父子,可是经过一件事后,两人变得形同陌路,甚至恶语相加。原来,张斯里出名后,就办了个辅导班,收费很高。一开始,赵大爷虽然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但后来家长的怨言越来越多,赵大爷坐不住了,找到张斯里,批评他只顾赚钱,不顾师德。这时,张斯里已经很有名了,哪里还能受得了赵大爷的指责?他反驳说:“我有付出就该有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赵大爷没想到张斯里敢反驳自己,当场气得浑身发抖,他说:“当年我教你二胡,向你要一分钱了吗?”

谁知张斯里认为赵大爷在揭自己的短,他恼火了,说:“当初你不要钱,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现在你想要,我可以补给你。”赵大爷是正人君子,清高得很,哪受得了这样的话?他气得当场倒地,脑中风后被送到医院,直到现在腿脚还有点不利落。后来,张斯里也来看过赵大爷一回,可被赵大爷拒之门外,两人就这样扛上了,扛到最后,彻底没了师徒情分。

说到这里,赵大爷拿起那把旧二胡,说:“当年张斯里家里穷,买不起好的二胡,我就把这最好的给他用。今天我让小宝将这把二胡拿给他,是想让他睹物思情,能有所悔改,看来我赵冬阳这三个字,在他张斯里眼里是一文不值了!”

赵大爷说完,杨铮父子顿时惊呆了,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赵大爷竟然就是在全国二胡界赫赫有名的演奏家“赵冬阳”!一直以来,杨铮父子都把赵冬阳作为心中偶像,谁也想不到心目中的圣人,此刻竟然就坐在他们面前!

赵大爷回过头,和颜悦色地对小宝说:“小宝别怕,他张斯里不教你,我来教你,怎么样?”其实,自从张斯里那件事以后,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要拜赵大爷为师,都被他一口拒绝了,因为他早被张斯里伤透了心。现在,赵大爷答应收小宝为学生,一是他觉得张斯里将小宝除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二是他觉得在二胡方面,小宝是个可造之材;更重要的是,杨铮父子为人厚道,不会像张斯里之辈。

这一下,小宝高兴得差点蹦起来了,杨铮也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说:“大爷,有您教小宝,是我们父子俩的福气呀,不过这学费,我们该怎么交就怎么交。”一提学费,赵大爷却变了脸,说:“以前我跟老师学琴,谁都不敢提一个‘钱’字,现在呀,艺术全被钱给亵渎了!”杨铮一听,不敢再提学费的事,他想自己能做的,也就是以后多帮赵大爷家干些体力活了。

继续查看更多:故事会2012年第23期的故事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主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