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壤网

民间故事

本栏目讲述给类古今中外给类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故事丰富,内容精彩!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站搜索:

患难识知己

来源:肥壤网 2016-02-29 围观:

月泉先生高足王柏荫兄之爱婿吴越人世兄,知道太老师酷爱杨派京剧艺术,便通过我约请杨派传人汪正华先生夫妇与月泉先生伉俪,在他开设“吴越人家”面馆聚晤,共同切磋杨派艺术。席间谈及方言与中州韵发音话题时,我向月泉先生讨教:“昆曲中‘郡’(Jun)字是发去声,而先生在《战长沙》开篇中‘抵那长沙郡’‘郡’是发平声,是否有意偏重吴方言发音?”月泉先生静思后说道:“承蒙指出,是我唱倒啦!”这一下弄我颇为不安。席散后月泉先生拉着我手说:“这‘郡’字平、去声发音极易混淆,我想将‘长沙郡’改成‘长沙城’好吗?”我马上说:“既然原来录音与其他演员都唱平声,已成规范,不必改了!”月泉先生听后严肃地说:“既然发现了错误,就改正呀!”但因月泉先生当时年事已高,此后也没有机会再正式录音予以纠正。但通过这事,说明月泉先生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他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神,值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学习。

1985年月泉先生定居香港,每次回沪总要约我相聚详谈。1999年他在香港不慎摔折股骨,翌年回沪入住华东医院疗养,我曾多次前去探望。月泉先生每见到我,都显异常兴奋。我怕影响他健康,便“吓”他说:“你这样激动,我下次不敢再来看你啦!”月泉先生笑答曰:“我不是激动,而是高兴,高兴有利身体健康,你应多来看我才对呢!”月泉先生虽在病中还是那么风趣幽默。

2001年8月下旬,我接到潘闻荫兄电话,知月泉先生不思饮食,再度入住华东医院。我与闻荫兄约定第二天同去探望,一进病房,觉月泉先生虽较过去消瘦,但精神还是不错。他对我们又说又笑,问这问那,一点也看不出重病缠身样子。向他告辞时,他突然伸出双手分别拉着我与闻荫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古稀之人了,亦应多保重身体呀!”我从未见他有这种依依不舍表情,一丝不祥预感闪过我脑海。

8月29日,正是我探望月泉先生后第三天,午睡醒来,一直感到心悸不安。晚饭前突然电话铃声大作,我拿起听筒,传来闻荫兄之哭泣声,并呜咽着告诉我,月泉先生突发脑梗阻,经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四时半左右离世而去。闻此噩耗,我眼泪顿时夺眶而出,泪眼模糊地注视着书桌上那帧月泉先生演出照,耳边仿佛又响起他那委婉动人《梅竹》开篇:“……梅探竹,竹爱梅……”

月泉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十五个年头,但回忆起每次与他交往,都犹似发生在昨天。藉月泉先生诞辰九十九周年之际,特选此几则片段嘱表弟臧增嘉代为整理成文,以资纪念。

二维码
故事很好,不妨扫二维码分享给朋友们

记住www.feirang.com,看好看的故事,就上肥壤网网

上一篇:“粮心”良心
下一篇:赢来的观音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