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董狐之笔 > 董狐之笔的成语解释

董狐之笔

读音(发音): dǒng hú zhī bǐ

详细解释(意思):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出处(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示例: 《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他要秉~,不溢美,不饰恶,为湘军存一信史。

董狐之笔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董"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狐"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笔"的成语

董狐之笔相关推荐

成语"董狐之笔"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董狐之笔"逐字解释参考

dǒng①监督;管理;主持。《谏太宗十思疏》:“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②正。《涉江》:“予将~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ú狐狸。《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ǐ①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②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③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④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