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乌衣之游 > 乌衣之游的成语解释

乌衣之游

读音(发音): wū yī zhī yóu

详细解释(意思):指亲属间文酒赏会。

出处(典故):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示例:

乌衣之游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乌"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衣"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游"的成语

乌衣之游相关推荐

成语"乌衣之游"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乌衣之游"逐字解释参考

wū①乌鸦。《涉江》:“燕雀~鹊,巢堂坛兮。”②黑;黑色。《梅花岭记》:“有亲见忠烈青衣~帽。”③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战国策·秦策》:“秦~能与齐抗衡?”【乌桓】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是东胡的一支。【乌菟】古时楚人称老虎。【乌有】无;没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①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②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又】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③穿(衣)。《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óu①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③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④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又】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⑤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于梁。”【辨】游,遊。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以通用。【游食】吃闲饭。【游子】离家外出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