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崇本抑末 > 崇本抑末的成语解释

崇本抑末

读音(发音): chóng běn yì mò

详细解释(意思):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典故):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示例: 此古圣王~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崇本抑末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崇"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本"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抑"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末"的成语

崇本抑末相关推荐

成语"崇本抑末"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崇本抑末"逐字解释参考

chóng①高。《滕王阁序》:“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阿。”②崇高。《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治知己之条贯。”③推崇,推重。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良。”④充满。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酒于觞。”⑤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诸侯之奸。”【崇绝】高远;至高。鲍照《舞鹤赋》:“仰天居之~,更惆怅以惊思。”【崇乱】犹言重乱,大乱。司空图《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上党兴袄,复提王旅;太原~,兼领郡符。”【崇日】终日。【崇替】兴废。陈寿《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之所由也。”【崇信】1.尊崇信任。2.崇尚信义。【崇崒】高耸的样子。《梁书·沈约传》:“其为状也,则巍峨~,乔枝拂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ěn①草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②树木的干。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以观其疏密。”③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④指农业。《论积贮疏》:“今背~而趋末,食者甚众。”⑤本源;根源。《原毁》:“为是者有~有原,怠与忌之谓也。”⑥依照;依据。《图画》:“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损而润色之。”⑦堆原,考察。《伶官传序》:“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⑧本来的,原来的。《孟子·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心。”⑨本来;原来。《愚公移山》:“~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孔雀东南飞》:“~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⑩本钱。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相侔,则没为奴婢。”⑾这里的;自己的。《采草药》:“用芽者自从~说。”⑿版本;底本。《活板》:“已后典籍皆为板~。”⒀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章。”⒁株;棵。《汉书·龚遂传》:“令口种一树榆,百~薤五十~葱,一畦韭。”⒂书籍的一册。《活板》:“若止印三二~,未为简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ì①按;向下压。与“扬”相对。《老子·七十七章》:“高者~之,下者举之。”②压抑;抑制。《治平篇》:“禁其浮靡,~其兼并。”③抑郁;低沉。《琵琶行》:“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④表示轻微的转折,可译为“可是”、“不过”。《隆中对》:“非惟天时,~亦人谋也。”⑤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欤?”【抑配】强行摊征税物。【抑损】谦卑;不自满。限制;减少。【抑扬】⒈高低起伏。⒉进退;沉浮。⒊褒贬。⒋张扬。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ò①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②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③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④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⑤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末技】⒈小技。⒉指工商业。【末业】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末造】⒈末世时产生。⒉不重要的东西。【末叶】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⒉后代子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