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您目前所在位置:肥壤网 > 成语大全 > 锥刀之末 > 锥刀之末的成语解释

锥刀之末

读音(发音): zhuī dāo zhī mò

详细解释(意思):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出处(典故):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示例:

锥刀之末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锥"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刀"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末"的成语

锥刀之末相关推荐

成语"锥刀之末"更多相关信息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

成语"锥刀之末"逐字解释参考

zhuī(1)锥子。(2)象锥子的东西:圆~体。(3)用锥子形的工具钻。【锥度】(1)柱形物体的横剖面向一端逐渐缩小的形式。也叫梢(sào)。(2)横剖面缩小的数值,如锥度1:50,即每长50个单位缩小一个单位。【锥栗】(1)常绿乔木,叶子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黄绿色,坚果褐色,外被柔软的毛。种子含淀粉,供食用。树皮含鞣酸,可以制栲胶。(2)这种植物的种子。【锥探】用锥子形的工具探测地层,用手将锥杆压入地中,凭感觉辨别地层的情况,用于找水源和勘查堤身内部的洞穴、缝隙以及土层中的砖石、木料等。【锥子】有尖头的用来钻孔的工具。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dāo①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②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割也。”《狼》:“屠暴起,以~劈狼首,又数~毙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ò①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②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③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④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⑤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末技】⒈小技。⒉指工商业。【末业】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末造】⒈末世时产生。⒉不重要的东西。【末叶】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⒉后代子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